在位于寧夏同心工業園區清潔能源產業園的英利新能源(寧夏)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屋頂,工作人員在安裝光伏發電板。新華社
本報記者 | 荊文娜 近年來,結合綠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國在加強節能降碳有關政策支持、調整優化重點環節以及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并取得積極成效,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逐步形成,綠色增長新動能的潛力正在顯現。
堅定決心,逐綠步伐加快
“工業是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重點領域,是節能降碳與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同時,工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改造,也是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的有力舉措,加大工業領域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征。”工信部節能司司長黃利斌此前表示。 為推動工業領域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司長盧衛生介紹,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先后印發實施《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等節能降碳政策文件,對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有關部門、地方、金融機構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從多角度進一步分解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 以浙江為例,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表示,浙江省工業領域能源消費量約占全省的70%,其中重點領域能源消費量約占全省工業能源消費量的24%。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的《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爭重點領域達到能效基準水平產能比例達到100%。到2025年,力爭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產能比例達到50%。 為深入貫徹落實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各地相關企業展開了積極的探索。鎮海煉化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以來,公司在節能改造領域累計投資29.4億元,投用節能項目20個。2022年,公司1#乙烯能耗583.26千克標準油/噸,優于標桿水平,連續10年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評為“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乙烯)”,連續6年入選工信部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120萬噸/年乙烯裝置2022年建成投產,僅用3個月實現能耗低于行業標桿水平。
提質增效,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
在實現“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也與能源變革、節能減排密切關聯。因此,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被看作是綠色增長的新動能。 近年來,經過持續不斷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充換電網絡也在日益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年銷量從2020年的136.7萬輛增長到2022年的688.7萬輛,兩年之間增長了4倍,新能源汽車已占到汽車新車總量的1/4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 同時,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動力蓄電池的退役量也將逐年攀升,如何有效推進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成為當務之急。針對這一問題,在不久前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近年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回收服務網點建設運營指南等政策文件,發布了動力電池產品規格尺寸、編碼規則、拆解規范、余能檢測等國家標準。同時,還培育遴選了84家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形成可滿足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處理需求的綜合利用能力。從回收利用情況看,2022年我國回收利用的廢舊動力電池達到10.2萬噸,今年1~5月回收利用達11.5萬噸,回收步伐明顯加快。 “從目前全國的情況看,我們基本上做到了‘應收盡收’。”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并進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同時,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步入規模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為了解決在全面市場化拓展方面遇到的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工信部將從供需兩側入手,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
節能降碳,服務業潛力不斷顯現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臺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實施方案。節能降碳和數字化改造是實現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應有效運用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和數字化手段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讓傳統產業在新形勢下煥發新動能。 傳統制造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涉及資金、技術以及經營主體三方面支撐。在業內人士看來,其中,以節能降碳服務企業為代表的經營主體是核心。節能降碳服務產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在實現“雙碳”目標特別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據了解,節能降碳改造專業性較強,不僅涉及復雜的行業技術和工藝流程,有的還需要跨行業交互融合。將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工作交予專門從事節能降碳服務的企業來做,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總體來看,從事節能降碳服務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體量小,數量大。據相關行業協會統計,目前,節能降碳服務企業數量接近1萬家,從業人員達80多萬人,是創造綠色價值、吸納社會就業的有效渠道。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涌現出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企業,依靠技術門檻、高品質和差異化服務,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節能降碳細分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認為,節能降碳服務業能夠帶動綠色技術、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綠色動力”。據了解,目前,節能降碳服務企業普遍擁有自己的擅長領域和專長技術,能夠提供診斷咨詢、改造實施、投資融資等“一站式”節能降碳服務。 專家建議,還需在資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積極穩妥轉型,做大新興產業增量,做優傳統產業存量。在我國傳統制造業存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后者給予更多重視。應加強對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工作的組織,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規劃設計機構的專業支撐作用,加強綠色技術供給和項目實施指導,保障轉型過程平穩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