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白雪報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達到13.22億千瓦,同比增長18.2%,歷史性超過煤電。“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各類調節性資源需求迅速增長,新型儲能項目加速落地,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了我國新型儲能的進展情況。 據了解,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型儲能是當前新能源開發規模快速增加、負荷峰谷差持續拉大背景下,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必然需求。 近年來,我國一直重視新型儲能的發展。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加快“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的重要部署。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1~6月,新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從投資規模來看,按當前市場價格測算,新投運新型儲能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 “在技術路線方面,保持多元化發展趨勢。”劉亞芳表示,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絕對主導地位,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飛輪儲能等相對成熟的儲能技術保持快速發展,超級電容儲能、固態電池儲能、鈦酸鋰電池儲能等新技術也已經開始投入工程示范應用,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發展你追我趕,總體呈現多元化快速發展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省區布局裝機規模突破百萬千瓦。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區分別為:山東294萬千瓦/590萬千瓦時、湖南264萬千瓦/527萬千瓦時、寧夏197萬千瓦/391萬千瓦時、內蒙古165萬千瓦/329萬千瓦時、新疆122萬千瓦/313萬千瓦時,裝機規模均超過100萬千瓦。華北、西北、華中地區合計超過全國總量的80%。其中,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30.0%、西北地區占比26.8%、華中地區占比23.5%。 在劉亞芳看來,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一是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建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為儲能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二是支撐技術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三是新型儲能特性與傳統的儲能技術形成優勢互補,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使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有更多的選擇;四是有關企業、高校、機構和各地政府發展新型儲能技術、產業和工程應用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