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制定并落實奶業發展政策,出臺對新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場、龍頭企業生鮮乳加工增量進行補貼,支持乳業創新平臺建設,設立自治區奶業振興基金等多項措施,保障奶業發展,推進奶業振興。圖為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伊利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奶牛。新華社
受到多方面外部因素影響,當前,全球乳業步入新一輪調整期,我國奶業同樣面臨挑戰。透過近期舉辦的一系列奶業活動可以看到,行業競爭正在從品牌、渠道層面,拓展到數智化新技術、低碳未來戰略層面。
邁向“世界一流”的呼和浩特
8月5日,世界奶業大會開幕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全球乳企、專家學者共同探索奶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呼和浩特近來的高光時刻,得益于該市乳業過去一年的亮眼成績。2022年,呼和浩特奶牛存欄達到34萬頭,牛奶產量超過180萬噸,奶業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2200億元,2025年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在呼和浩特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的牛舍內,一頭頭奶牛排隊走上轉盤式擠奶機,約10分鐘后,新鮮的牛奶流入真空管道,迅速降溫至2~4攝氏度,隨后進入奶罐進行儲存。 工作人員稱,“無人”是這里的特色。牛舍內,全自動擠奶機器人、全自動飼喂機器人、環境智控系統等一臺臺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曾經靠人工逐個記錄的反芻量、運動量等數據,現在只要給奶牛戴上智能項圈、電子耳標,在手機上便能輕松獲取。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堅持把乳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頭號產業”,將資源、要素、政策向發展乳業傾斜,保障奶業高質量發展。 在金宇國際生物科技產業園里,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操作著精密儀器,進行疫苗研制。12條動物疫苗智能制造生產線在懸浮培養和自動化生產基礎上,將人工智能與疫苗生產工藝深度融合,源源不斷地生產著穩定、均一、高效、可控的疫苗。這些“防疫利器”為“養好牛”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乳制品集群已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錄,全市奶牛存欄達到34萬頭,規模化奶牛牧場達到156個,牛奶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第十四屆中國奶業大會上指出,2022年我國奶類產量首次突破4000萬噸大關,位居全球第四位;奶牛單產9.2噸,是2008年的兩倍,規模牧場奶牛單產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奶業素質顯著提升,面貌煥然一新,不僅有高產優質的奶源基地、世界一流的加工企業、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產能、質量、競爭力也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奶業振興的基礎更加深厚。”馬有祥表示。
乳業探索綠色未來
從牧場到餐桌,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可持續發展貫穿乳業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確保資源高效利用。如今減排低碳已成為全球乳企的“必答題”。 作為國內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正在積極布局可持續發展路徑,構建零碳產業鏈。 “展望2049年,可持續發展是全球乳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蒙牛已發布行業領先的碳中和戰略,持續推進6大環節15大舉措減碳。”蒙牛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表示。 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介紹,伊利正在積極構建零碳產業鏈,致力于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由于奶業從飼草種植到終端銷售,都會涉及碳排放,要想實現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發展,對整個行業來說挑戰巨大。 伊利集團數字化科技中心總經理尚直虎表示,為了2050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伊利在產業鏈主要環節上識別出碳排放降低的關鍵行動,五個節點分別為原料端、生產端、物流端、消費端以及產品包裝處理和廢棄物處理。 近期,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宣布升級減排目標,計劃到2030年碳排放較2018年減少50%,比之前制定的“2030年減少30%碳排放”的目標更進一步。恒天然董事會主席Peter McBride介紹,公司的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并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資10億新西蘭元用于可持續發展計劃。 雀巢集團大中華大區副總裁Antonio Prochilo表示,為了實現2050年凈零碳排放目標,雀巢制定了短期和中期目標,到2025年將減排20%,到2030年將減排50%。雀巢著力推進溫室氣體減排,致力于把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打造成為凈零碳排放牧場。此外,盡可能降低能源使用需求,使用零碳技術,并以可再生電力或生物質能源來替代現有的部分能源方案。
全球奶業遭遇周期調整
進入2023年以來,中國奶業正面臨著新一輪行業下行周期的壓力,一方面疲軟的消費影響了下游乳制品消費的熱度;另一方面,國內下游乳制品消費的疲軟,也影響到行業上游,出現了原奶階段性供給過剩等情況。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2023年歐盟、新西蘭、美國等主要產奶國也都面臨著牛奶過剩的問題,國際奶價都出現了明顯下降,飼料價格還在同步上漲,目前飼料價格下降的幅度趕不上牛奶價格下降的幅度,導致全球甚至新西蘭奶農的日子都不好過。目前新西蘭每公斤乳固體收購價格從8新西蘭元降至7新西蘭元,已低于成本價。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與當前全球都面臨的消費低迷有關,乳制品行業的情況只是其中之一。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張天佐認為,2022年奶業振興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總體上看,中國奶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我國奶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依然面臨著國際競爭力不強;產業鏈、利益鏈連接不緊密;乳制品消費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相比奶業發達的國家,我國乳制品消費呈現“液態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態奶常溫奶多,巴氏殺菌奶少”的“兩多兩少”特征,張天佐建議奶企要順應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需要,進一步豐富乳品的品類。 在張天佐看來,目前,我國人均奶制品消費水平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仍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李勝利也認為,從奶業周期看,經濟發展能夠促進牛奶消費的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回暖,未來中國牛奶消費溫和增長趨勢不變,預計增速會維持在4%~5%。 荷蘭合作銀行報告顯示,目前亞洲食品和消費品企業的業績增長中,45%來自傳統產品,55%則來自高附加值產品。目前,消費者在消費決策上有更高的選擇性,他們并不是不愿意購買更貴的產品,而是只愿意為高信賴度的高價產品埋單。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謝立安此前表示,未來將著力從三個方面推動乳制品行業健康發展。一是繼續大力實施“三品”專項行動,積極發展配方乳粉、奶酪、奶油等產品,豐富乳制品種類,保障乳制品供應鏈穩定,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二是努力推動乳制品行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三是加大對特色乳制品產業的培育力度,營造百花齊放的乳制品行業競爭格局。 (本報記者劉政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