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白雪
近日,由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山東省熱電設計院聯合發布的報告《山東省中小燃煤電廠低碳高質量發展路徑分析(簡版)》預計:“通過設定科學有效的轉型優化路徑,在2030年前,山東省有望淘汰約60%的中小煤電裝機,在實現能源保供的同時,大幅提升存量中小煤電機組的能效和環保水平,推動山東省煤電裝機規模盡早達峰。” 山東省是全國第一大電力裝機大省,2022年電力總裝機約1.9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約1.09億千瓦。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煤電裝機過億的省份,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約束下,山東省背負著巨大的減煤降碳壓力。山東省熱電設計院院長劉博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為了實現應對氣候變化、新舊動能轉換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多重目標,山東省正加速推動煤電的轉型優化,促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據了解,近期山東省出臺的多項政策也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計劃。《山東省能源保障網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別將煤電裝機控制在1億千瓦左右。《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建成大型清潔高效煤電機組1000萬千瓦以上,三類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節能改造)各完成1000萬千瓦左右。有序推進低效小煤電機組關停并轉,到2025年30萬千瓦以下抽凝機組基本替代退出。 “目前山東省仍存在較多30萬千瓦以下的中小燃煤電廠。”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CCETP)高級分析師吳迪在報告發布會上分析稱,這些中小燃煤電廠以熱電聯產機組為主,機組容量僅占山東省總量的20%,卻承擔著要滿足全省80%供熱需求的重任。面向“雙碳”、新舊動能轉換和能源保供等多重目標,山東省需要加快推進煤電優化轉型,特別是推動中小煤電的低碳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中小燃煤電廠中,除了部分高能耗、服役年限長的落后機組外,還有大量高能效的分布式背壓機組。吳迪認為,在推進“上大壓小”工作中,山東省應綜合考慮煤電的發電和供熱功能,辯證看待機組容量大小與能源效率之間的關系。 為更有針對性地評估山東省中小煤電轉型優化的優先級和發展路徑,報告結合國家和山東省相關政策文件和行業標準,從能效(供電和供熱煤耗)、技術(壓力參數和機組類型)、控制(效率和服役年齡)、可替代性(與熱電大機組的距離)四個方面出發,建立了一套30萬千瓦以下中小燃煤電廠定量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估結果和中小燃煤電廠機組參數、運行情況、地理位置、所在區域供熱需求、非煤資源稟賦和替代潛力等因素,報告對每臺機組都定制化地提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具體可分為上新壓舊、升級改造、產能優化替代、應急備用、關停淘汰、保留運營,以及合理新增。 針對上述發展路徑,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康俊杰作了具體解釋。比如,上新壓舊指的是在用熱量不足以建設大型機組、拆除落后小機組后又無法滿足供熱需求的地方,可以合理布局高效背壓機組,替代原有的供熱能力。 又如,升級改造是指進一步提高機組的效率和運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對此,康俊杰解釋說:“由于現有機組升級改造只需要對部分設備進行調整改造和增加,建設周期相對較短,能夠更快速地投入使用,并有效地提高其經濟效益和運行效率。” 再如,關停淘汰是為了推進能源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和節能降耗等目標所采取的措施。康俊杰介紹:“這部分機組服役年限長、能效水平差,且替代方式較為明確,大部分為本廠背壓機組替代或者附近其他廠背壓機組替代;還有部分純凝機組,無需供熱替代。在電力替代方面,因為這部分機組容量不大,對電網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直接考慮網電替代。” 報告認為,基于上述路徑,預計到2030年前,山東省中小燃煤機組將完成約60%的凈淘汰,每年至少減少標煤消費1300萬噸以上,減少碳排放3400萬噸以上。2030年后,隨著供熱需求增速放緩,存量機組服役年限增加,以及清潔供電供熱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山東省可以著手重點推動存量中小煤電機組的關停淘汰,以非煤清潔資源和存量燃煤大機組進行替代。 與此同時,報告對山東省中小燃煤電廠的低碳高質量發展也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包括:保持嚴控煤電項目的戰略定力,因地制宜制定中小燃煤電廠的轉型優化路徑,真正做到“一企一策”、精準施策,以機組能效水平和實際作用而非容量大小作為關停和準入的標準;強化市場機制對中小燃煤電廠退出的引領作用,考慮引入中小燃煤電廠退出競拍機制;大力發展非煤清潔能源供電和供熱;推進余熱利用和建筑節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