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電網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用清潔高效的綠色能源助力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圖為在河北省張北縣隨處可見的風力發電機。新華社
本報記者|邵鵬璐
截至8月27日,本月銀行間市場及交易所市場綠色債券已發行79支,合計599.69億元,綠色債券發行再提速。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此前公布數據,自綠色債券試點以來,截至今年6月末,上交所綠色債券已累計發行5681億元。相關綠色債券發行人包括大型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等各類主體,主體資質較優。相關綠色債券的募集資金投向覆蓋了節能、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清潔能源及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等領域,有效引導了社會資本投向國家政策支持的各綠色領域。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入,綠色債券將成為其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綠色債券正逐漸成為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其投資價值正在逐漸凸顯。據悉,截至7月末,全市場已有7家公募基金設立了綠色主題債券基金,資產凈值總額達91.67億元。
綠色債券品種持續增加
根據《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綠色債券是指募集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并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綠色債券的募集資金必須100%用于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項目,因此,綠色債券和普通債券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綠色”屬性。 在我國,狹義的綠色債券專指“貼標綠債”,即經過監管機構的綠色認證、具有綠色標識的債券。此外,還存在一定規模的“非貼標綠債”,指的是未經專門貼標但實際募集資金投向綠色產業的債券。“貼標綠債”和“非貼標綠債”共同構成了投向綠色領域的債券,即“投向綠”債券。 根據發行方、發行場所以及監管機構的不同,綠色債券通常包括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 在《中國綠色債券原則》中,依據資金用途或收益來源,綠色債券又可分為普通綠色債券、碳收益綠色債券(環境權益相關的綠色債券)、綠色項目收益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普通綠色債券是目前的主要發行品種,其中包含藍色債券和碳中和債券這兩個2021年推出的子品種。藍色債券的募集資金投向可持續型海洋經濟領域,支持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項目。截至2022年底,境內藍色債券存量規模約為130億元。碳中和債券的募集資金專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產業,截至2022年底境內存量規模約4000億元,2022年發行規模占普通綠色債券的32.14%。 此外,2021年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還推出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兩項新品種,針對境外發行人開展業務試點,明確指出綠色債券主要服務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相關環境目標。2022年,交易商協會和上交所相繼推出低碳轉型債券,是對綠色債券的有益補充。具體而言,交易商協會推出轉型債券,重點支持建材、鋼鐵、有色等八大行業低碳轉型;上交所推出低碳轉型公司債券和低碳轉型掛鉤公司債券,重點支持五種低碳轉型領域。
綠色債券制度加快完善
根據中債登發布的《2022年綠色債券市場運行情況報告》,2022年我國公開發行的綠色債券資金預計每年可支持減排二氧化碳約7402萬噸,節約標準煤293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7.2萬噸。 “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推動產業低碳轉型。”華福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清荷表示,我國的綠色債券市場于2015年底正式啟動,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且相關制度不斷完善,經歷了探索性發展、市場化機制初步形成和規范化發展三個階段。隨著《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和《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的出臺,國內綠色債券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體系也逐步成熟。 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統計,我國已成為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國家。2022年,全球共發行4871億美元綠色債券,其中,中國、美國和德國發行量排名前三,占比分別為17.53%、13.22%和12.56%。 自2016年起,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23年7月末,我國已累計發行3.27萬億元綠色債券。 2022年,受《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量大幅提升至3389.57億元,同比增長188.34%。2023年1~7月,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量已超過2022年全年的80%,占比增長至53.25%。 據華福證券統計,除綠色金融債券外,產業綠色債券和城投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也較大。 城投綠色債券方面,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的綠色債券發行量較大。截至2023年7月31日,綠色債券發行人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浙江、湖北和四川等經濟較發達省份,其中江蘇省城投平臺累計發行超1000億元。海南、天津、西藏、河北、山西、甘肅等省份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較小,單個省份累計發行規模均低于30億元。具體到發行主體來看,地鐵、軌道交通公司是綠色城投債的主要發行人。 產業綠色債券方面,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和房地產行業為主要發債行業。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累計發行總額最高的行業為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和房地產行業,規模分別為5994.72億元、2992.86億元和723.68億元,其中公用事業的綠債發行量遠高于其他行業,占比45.03%。
綠色債券發行潛力巨大
近年來,綠色債券的發行熱度逐年提升,2022年發行規模占信用債券比重已升至5.08%,較2021年增加1.86個百分點。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發行人選擇發行綠色債券,李清荷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多地政府針對發行綠色債券實行政策激勵。近年來,地方政府對發行綠色債券的實質性激勵增多,對地方企業給予財政支持,補貼類型包括貼息、直接獎勵、擔保獎補等。 二是綠色債券的發行和審批效率更高。上交所設立了綠色公司債券申報受理及審核綠色通道;交易商協會發布的《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也明確規定,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施行綠色通道,專人全程跟蹤注冊評議,提高注冊效率。 三是部分綠色債券品種的發行成本相對更低。統計發現2022年部分綠色債券的加權平均發行利率可以比同類型的其品種低11~62BP左右,包括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中期票據、綠色公司債、綠色企業債等。2023年1~7月份,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和中期票據加權平均發行利率分別為2.86%和3.29%,低于普通債券的發行利率42.88BP和54.91BP,具有一定發行成本優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支出。 “我國綠色債券發行期限偏短,未來發行新債潛力巨大。”李清荷分析。 一方面,根據CBI發布的《2022年中國可持續債券市場報告》,2022年,約97%的我國貼標綠色債券以及89%的符合CBI定義的綠色債券的發行期限均在5年以內,與2021年的情況相似。與美國、德國和法國等其他主要市場相比,我國綠色債券的發行期限較短,以三年期和五年期為主。從到期年份來看,我國有超過70%的存續綠色債券將會在2024~2026年間到期,這表明未來幾年發行綠色債券的潛力較大。 另一方面,我國低碳轉型也將帶來大量的投資需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在境內綠色債券資金投向產業中,清潔能源產業占比近50%。目前我國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零部件占全球份額70%,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不斷攀升,可再生能源項目將繼續支撐綠色債券發行的需求。李清荷認為,綠色債券必然將成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