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服貿會首鋼園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區,工作人員在北京協和醫院展臺展示膝關節手術機器人。新華社
本報記者|荊文娜
國產創新藥組團亮相、AI送藥服務機器人首次現身、虛擬醫生在線評估抑郁狀態……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期間,作為大會九大專題板塊之一,健康衛生服務專題立足“三醫”聯動,以“科技賦能健康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聚焦“科技”與“創新”。在占地7700平方米的健康衛生服務展區,內容更加豐富精彩。無論是醫療技術展區、生物醫藥創新展區,還是中醫藥展區,都體現出融合、創新的特征,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展示我國通過國際合作、融合發展,在健康衛生領域取得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營造開放公平競爭環境,跨國醫藥巨頭加速“本土化”
本報記者了解到,就在今年服貿會開幕前半個月左右,2023年服貿會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線下招展率已達100%,線下參展企業及機構108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占比36%,國際化率超過30%,特裝展位率達100%。 大會開幕后,一些行業龍頭醫藥外企更是展示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以及融入中國市場的積極性。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下屬的GE醫療為例,連續第四年參展的GE醫療攜一系列在“全面國產、無界創新”戰略推進下的國產產品亮相,包括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出品的創新產品“先行CT”、天津基地最新出品的高端3.0T啟元磁共振等。GE醫療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正是企業實施“全面國產、無界創新、合作共贏”中國戰略的具體體現。 據介紹,在全面國產方面,GE醫療加大了國產化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化不僅是指產品在中國生產,而是指從研發、生產、銷售到維修實現全鏈條的全面國產。今年4月,作為GE醫療在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全新拓展的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產線,核醫學分子影像設備系列產線正式運營,這是GE醫療全面國產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更是GE醫療看好中國市場、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醫患需求的實際行動之一。 作為跨國醫藥巨頭,默克在中國市場有眾多本土創新成果。據了解,默克醫藥健康在江蘇南通設有大型藥品生產基地,2020年3月成立的默克醫藥經營(江蘇)有限公司也成為默克醫藥健康在中國的分銷中心。通過服貿會的平臺,行業龍頭趟出一條在中國開拓醫療健康市場的路子,也堅定了企業加碼投資的信心。默克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默克醫藥健康業務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企業將繼續立足北京、深耕中國,繼續加大在京投資,讓中國成為默克醫藥健康全球第一大市場。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為營造內外資企業全方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早在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在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大力度放寬市場準入,推動投資便利化,大范圍吸引外資進入。其中,“高水平開放”“高水平發展”“創新引領”“國際接軌”等關鍵詞無一不契合了中國醫藥行業轉型升級縱深推進主題,中國醫藥企業在全面開放的國內外嶄新醫藥環境中迎來跨國藥企的市場競爭。 據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工作部署,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把自貿區試行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逐步擴大到全國,大幅度提高各產業開放水平;落實國務院政策文件,重點推動投資便利化,簡化外商投資及企業設立手續,簡化企業生產經營相關行政審批,促進內外資企業全方位實行公平競爭,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等。接連不斷的積極舉措無不為外資企業扎根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支持醫藥工業發展,我國醫藥創新不斷提速
在今年的服貿會上,神州細胞發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神州細胞工程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貝珠)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肝細胞癌,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宮頸癌多個適應癥的治療。 據了解,貝伐珠單抗的原研藥為羅氏的安維汀,其于2004年在美國獲批上市,并成為羅氏旗下的支柱性產品之一。隨著專利到期,安維汀的市場份額被仿制藥迅速蠶食,在國際市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準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上市,包括為安進/艾爾建的Mvasi和輝瑞的Zirabev,兩款藥價格均比原研藥低,但行業分析認為,更大的競爭壓力來自中國。 根據沙利文報告,在國內市場,貝伐珠單抗市場于2018年達到32億元,隨著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及貝伐珠單抗創新聯合療法的應用,預計將以343.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有望達到177億元,國內藥企布局正在爭相涌入。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國內藥企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包括信達生物的達攸同、恒瑞醫藥的艾瑞妥、齊魯制藥的安可達、山東博安生物的博優諾、百奧泰的普貝希等。至此,包括原研藥及神州細胞此次獲批的產品,國內已獲批上市的貝伐珠單抗藥物共計達10款。 近年來,為支持我國醫藥工業發展,有關部門頻頻發布支持政策。2021年12月,《“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發布。今年8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要求要著力提高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韌性和現代化水平,增強高端藥品、關鍵技術和原輔料等供給能力,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在政策的持續發力下,我國醫藥創新不斷提速。 此次服貿會上,一批醫藥領域的國產創新成果落地首鋼園,涵蓋公共衛生服務、生物醫藥創新、數智醫療、智慧康養、傳統醫藥等五大領域。期間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指數白皮書》顯示,2022年,非器械類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指數有所上升,平均值從2021年的60.974上升至2022年的61.018。非器械類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指數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為研發質量的提升,研發質量平均值從2021年的9.352上升至2022年的9.398。 在服貿會期間舉行的2023衛生健康與醫藥工業創新服務大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我國原料藥產業生產、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產量占全球的60%以上。我國在研新藥數量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在生物藥領域,累計建成和在建的抗體藥物產能接近100萬升,位居世界前列。但醫藥研發成果轉化率低,創新藥“最后一公里”問題仍然存在,醫療機構品規限制、藥事會等因素導致創新品種進院難。 何亞瓊表示,隨著全球醫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塑,要不斷打造醫藥產業創新高地。支持醫藥工業企業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實施技術改造,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引導醫藥工業企業在工廠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應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精益管理和質量控制水平。
醫藥行業發展面臨挑戰,創新生態仍需完善
談及醫藥行業的具體發展情況,何亞瓊介紹,首先,“十四五”以來,醫藥工業運行總體平穩。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3%,共有82個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4個創新藥在發達國家完成上市注冊,217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近30%,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其次,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國原料藥產業生產、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再次,供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以來,16款新冠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企業年產能達100億劑。流感疫苗年產能合計達2億劑,較“十三五”末翻一番。最后,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顯著增加,年平均增長率10.9%。化學制劑、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出口額占比較“十三五”末期提高2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我國醫藥行業仍然面臨挑戰。何亞瓊表示,當前階段,行業投融資不確定性增加。從2023年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來看,醫藥工業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尤其是受資本市場環境變化、醫藥行業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A股和港股醫藥板塊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估值下調,再融資難度加大,影響企業創新投入。另外,國際競爭加劇、創新生態仍需完善。 就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提出五點意見:一是全力打造醫藥工業協同發展生態,二是深入實施醫藥工業補鏈強鏈工程,三是大力推進醫藥創新產品產業化,四是加快推動醫藥工業數字化轉型,五是持續深化醫藥產業鏈國際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