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白雪報道 《能源變革指數藍皮書2023》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發布,藍皮書顯示:在能源消費方面,非化石能源消費較快增長,化石能源仍占據主導地位。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610EJ(艾焦),近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其中,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為82EJ,近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終端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電能消費總量約86EJ,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約20%。能源強度穩步降低,能源效率穩中有升。排名前十的國家建立了更為合理的消費體系,在終端電氣化率、能源效率和碳強度等方面表現出色。 在能源供給方面,非化石能源生產快速增長。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約為600EJ,同比增長4.4%,近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約為61EJ,占比為10.1%,近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5%,約是化石能源的8倍。排名前十的國家在低碳轉型和安全保供方面表現出色,但大部分國家仍以化石能源為主,亟須加快推動能源供給變革。 在能源技術方面,目前主要的變革路線是大規模開發新能源和提升終端電氣化率,并推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能源變革的支持。排名前十的國家在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創新研發等方面有較大優勢。 在能源體制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明確提出了“凈零”或“碳中和”目標。截至2023年6月,全球共有15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凈零”或“碳中和”目標,超過100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146個國家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然而,需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評估表明,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在國際合作方面,21世紀以來,能源治理與國際合作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二十國集團(G20)、清潔能源部長會議(CEM)等合作機制為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全球目標搭建了合作平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國際能源署(IEA)等國際組織為全球能源變革提供了政策建議和實踐經驗;國際能源變革論壇、柏林能源轉型對話等為各國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提供了重要渠道。從國際合作變革指數排名前十的整體來看,發達國家擁有資金、技術、產業、國際合作等優勢,綜合表現較好。發展中國家在推動能源變革上面臨更多的挑戰,但是他們以更短的“碳達峰”到“碳中和”時間差,表明了推動能源變革的堅強決心,同時在資金、技術、產業、國際合作等方面需要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支持。 藍皮書指出,能源變革要迎接一系列挑戰,包括各國能源變革的執行力度有待提高、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面臨諸多挑戰、逆全球化阻礙了能源變革進程、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不足等。對此,藍皮書提出了五條建議:一是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速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二是提高終端電氣化率,加快推動氫能的應用;三是降低成熟技術應用成本,加大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四是建立健全適應能源變革的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五是完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