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谷”迸發“云”端新活力。圖為貴陽大數據科創城一角。新華社
肖筱林 王漢生
大數據是近年來很受關注的一個領域。新的數字化工具的使用、信息系統的不斷更新迭代以及數據采集技術的進步,共同導致了海量數據的出現。隨之而來的大數據分析,與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智能技術既有一定的交叉,又形成互補,共同推動了大數據和相關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推廣應用,形成了覆蓋經濟、社會運行各個方面的大數據生態。這一生態正在影響和重塑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整個過程,其中包括了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調控利率和貨幣供給,以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等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的過程。 從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統計大數據方面的軟硬件建設進程來看,宏觀金融領域顆粒化微觀數據的收集和整合,以及相關數據庫的建設進展很快。但是,從國內研究和實踐的現狀來看,還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間。 為此,筆者提出如下三方面的建議。第一,強化宏觀金融領域的輿情分析,關注和引導公眾預期。在當前社交媒體當道,資訊迅猛傳播的大數據時代,央行也要與時俱進,考慮使用最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方法,對涉及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相關的輿論和公眾情緒進行及時的“捕捉”和處理。及時“捕捉”和處理宏觀金融領域的重要輿情,其實也是在關注和引導公眾預期,是貨幣政策溝通和傳導中的重要環節,也屬于前瞻性指引的范疇。我國可以借鑒發達經濟體央行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發布和傳播貨幣政策資訊的做法,進而通過大數據來進行貨幣政策溝通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相關分析。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開設微博賬號,2019年開設微信公眾號,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貨幣政策溝通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也為相關的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基礎,但目前相關研究幾乎是空白。這方面值得持續關注,今后可以通過文本數據分析或者最新的大數據分析方法來開展相關研究。 第二,對宏觀經濟重要指標進行實時預測,與傳統統計形成良好互補。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實時預測,在發達經濟體央行的相關研究中已經大量使用。截至2023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再加上中國目前領先全球的移動支付產業、位居世界前列的數字經濟,這些都給大數據分析用于宏觀經濟指標的實時預測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與電子支付、移動支付、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相關的數據,都是中國大數據的優勢所在。目前雖然已有一些國內研究,但還有更多研究值得進一步推進。 第三,依托數字人民幣將來的發行,進一步完善金融統計大數據。近年來,中國密集試點和推廣的數字人民幣,具體運營采用雙層架構,即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央行向處在第二層的商業銀行和其他指定運營機構發行數字人民幣,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第一層,則能收集到來自全部指定運營機構收集的個人信息和交易記錄,最終能夠形成數字人民幣的大數據中心。 總之,在不遠的將來,數字人民幣的全面發行以及所依托的雙層運營架構,將給建設中的中國金融統計大數據提供更全的數據,也將更便利數字人民幣使用的大數據分析以及任何使用數字人民幣的相關金融交易的分析。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