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多首發首展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展品亮相本屆進博會。圖為在第六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西門子展臺展示的全球首款量子能譜血管造影系統。新華社
本報記者 | 荊文娜
“進博會是‘高精尖’展示舞臺,已經成為許多醫療科技企業全球新品、前沿技術和服務的首發地。”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GE醫療中國首席傳播官鐘路音說道。 齊魯制藥有關負責人在此次進博會上也表示,進博會已逐漸成為醫藥企業的全球新品首選地,在前沿創新、醫療器械、醫藥保健等領域都展示了突破性的研發成果。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中國市場不斷開放的姿態與持續深入的醫藥創新體制改革是吸引國內外醫藥企業創新產品扎堆“首秀”的關鍵。
全球“首發”青睞中國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的進博會上,跨國藥企羅氏帶著將近30款已上市和即將上市的全產品矩陣及創新解決方案集中亮相。其中,除了多款已在中國上市的重磅產品,還有6款即將在華上市的全球創新產品。 像羅氏這樣,借助進博會平臺展示自己新產品的跨國醫藥企業還有很多。本屆進博會上,美敦力展出的60多款創新產品和療法中,包括一款全球首展、一款亞太首展和五款中國首秀;GE醫療帶來數十款結合“全球智慧+中國研發中國智造”的產品,其中10款為中國首發首展;勃林格殷格翰首展8款創新藥物及適應癥;輝瑞帶來腫瘤、疫苗、抗感染、炎癥與免疫、罕見病等相關領域的諸多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產品。 回顧往屆進博會,作為深度參與的親歷者,不少跨國藥企切身經歷了從“展品”到“醫保報銷藥品”的轉變。 2020年,艾伯維首次參展進博會,“首秀”展出多款新產品,包括瑞福與唯可來。2020年參展后,在2022年獲得我國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僅晚于美國一個月,與全球同步。不僅如此,上市至今已獲批7個適應癥,并有3個適應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以可及價格服務于多領域中國患者。 賽諾菲于2022年首次展出的糖尿病領域創新復方制劑賽益寧,在2023年1月獲得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僅用4個月時間便完成了過去注射劑產品需要平均耗時一年才能完成的生產及上市全流程。 據了解,最近備受關注、連續3年參展的諾華制藥英克司蘭鈉注射液,在提交新藥申請后的9個月即在華獲批,并在本屆進博會前夕實現在我國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如今這一平臺已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改革”走深走實提升“吸引力”
11月8日,上海市醫療保障局在進博會現場舉行部分帶量采購中選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采購意向集中簽約儀式。據了解,本次簽訂采購意向的產品主要包括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上海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部分外資企業中選產品,意向采購金額總計約24.5億元。阿斯利康、波士頓科學等外資醫藥企業分別與上藥控股、上海市藥事所簽訂了采購意向書。 而這樣的“大手筆”早在2021年的第四屆進博會上就上演過。彼時,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國家藥品聯采辦及國家耗材聯采辦分別與諾華、拜耳、賽諾菲等外資企業就2021年采購進口藥品和耗材簽約,金額達470余億元。 這背后,是我國不斷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的決心。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依托全國統一的市場,發揮戰略購買優勢,創造性開展目錄準入談判、集中帶量采購,成功推動大批進口藥品、醫用耗材以適宜價格進入中國市場,在堅持“保基本”的前提下,實現參保患者、醫保基金和進口醫藥企業三方共贏。 隨著2015年我國醫藥產業開啟新一輪藥品監管制度改革,醫保談判、帶量采購等政策改革相繼落地實施,醫療產品在中國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得到了大幅提高,醫藥體制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績:藥品臨床試驗申請時間、新藥注冊申請時間、優先審評審批時間,以及創新藥從獲批到納入醫保的中位年限等均明顯縮短。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為改善中國醫藥創新生態,進一步推動中國醫藥創新與全球同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中,中國醫藥企業的研發速度也逐漸與國際接軌。近日,輝瑞中國區罕見病事業部有關負責人就表示,到2022年底,輝瑞已經實現了80%的產品在中國研發、上市與全球同步的目標。 如今,中國既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醫藥市場,也保持著全球第二大市場的地位。對跨國藥企來說,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據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工作委員會調研,2020年,42%的跨國藥企默認中國應被納入全球關鍵研究。2021年,這一比例上升至67%以上。 多家跨國藥企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數據,也顯示出中國市場的重要地位。默沙東中國區收入大漲45.01%,為35.81億美元;阿斯利康中國區營收同比增長7%,為30.43億美元,約占阿斯利康總收入比重的14%;羅氏制藥在中國區的制藥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為17.15億美元,占羅氏全球制藥業務收入的6.6%;禮來總營收同比增長7%,為152.72億美元,其中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2%,為7.72億美元,占禮來全球收入的5.05%。
“開放”的姿態加深中外合作
在一系列深化醫藥體制改革舉措下,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十四五”期間,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為9.3%,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11.3%。原料藥產業生產、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在研新藥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十四五”以來,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3%,共有82個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4個創新藥在發達國家完成上市注冊,217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近30%……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原料藥制造優勢進一步鞏固,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在此基礎上,醫藥工業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加強,產業政策供給持續優化,支持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了創造開放的環境激勵企業創新,近日,國務院還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為解決外商投資經營的痛點難點提出6個方面24條政策措施,加大了外商投資引導力度,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在境內開展境外已上市細胞和基因治療藥品臨床試驗,為外資企業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和廣闊市場機遇。 在六赴進博會的葛蘭素史克(GSK)看來,在社會環境、政策及資本的共同催化下,中國已成為新興醫藥市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之一,預計未來中國將有更多創新藥陸續上市和使用,進一步推動市場增長。因此,緊抓創新及合作機會將成為跨國藥企在華布局的主旋律。 中國醫藥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跨國企業加深布局中國、立足中國的信心。據了解,目前,許多跨國藥企正在積極尋找本土合作伙伴,GSK也不例外。今年10月,GSK宣布與智飛生物達成一項獨家合作協議,未來共同在中國推廣GSK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 在本屆進博會上,進入中國市場30年的阿斯利康宣布在華投資與布局的新進展,通過打造世界級生產基地、加碼本土研發布局、進一步擴大在華區域合作、加速推動中國創新走出去,進一步實現國內國際雙向賦能。同時,阿斯利康也看重企業合作,注重中國企業出海。 “跨國藥企在引進更多創新藥物、擴大在華生產經營的同時,也加強了與本土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了中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曹宏瑛在進博會上表示。齊魯制藥方面也表示,進博會創造的平臺與機遇,能夠助推齊魯制藥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進一步深化醫藥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積極與國際企業、全球客戶締結互利互惠、長期合作的友好關系。據介紹,借助進博會平臺,齊魯制藥與包括美國丹納赫、賽默飛,德國默克、肖特、蔡司等全球500強企業或全球行業領域翹楚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