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張守營
日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布了《北京高質量發展藍皮書:北京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高質量發展是助力北京高質量發展的“三駕馬車”,創新高質量發展、文化高質量發展、治理高質量發展則是更為深層次的驅動因素。報告對北京高質量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后發現,生態高質量發展和治理高質量發展為現階段北京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繼續發揮北京生態高質量發展和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優勢,進一步釋放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仍是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緊抓北京自貿區建設機遇,著力擴大數字貿易規模
報告分析,北京應緊抓自貿區建設機遇,著力擴大數字貿易規模。 一是依托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優勢增強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積極探索數字貿易、文化貿易等新業態發展模式,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推動大興機場自貿區規劃建設數字產業園,試點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構筑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開放格局,打造臨空經濟創新引領示范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二是擴大數字內容和數字服務的貿易規模。在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將“服務貿易”打造成北京的新名片的同時,促進視頻、影音、游戲等數字內容的跨國貿易持續上升,以及教育、醫療等服務的可數字化交付程度提升與跨國貿易規模擴大。 三是推動數字貿易相關產業升級,聚焦數字貿易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支持數字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雙循環”背景下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構建。同步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既促進電子信息制造業等通信產業發展,也推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傳統產業的數字技術應用。 四是加快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字治理能力,充分調動數字貿易主體的積極性。依托智慧城市2.0建設,推進城市算法算力平臺等新型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善數字貿易產業、平臺、生態、制度、監管,在知識產權保護、征信服務、信息安全保障等領域完善體制機制,通過建設市場準入統一平臺、簡化商事審批手續、優化國際貿易辦理流程,構建數據聯通、系統聯動的數字治理體系。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
如何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報告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以人民為中心大力發展民生經濟,穩定經濟環境、物價和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減輕人民生活負擔。以穩經濟作為穩就業的基礎,持續發力降低房租等生產經營性成本,加快落實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等助企紓困政策,精準推動制造業、接觸型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發展。增強雙創示范基地引領作用和服務能力,深入開展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 二是以服務為導向創新社會管理,落實社會保障。著力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促進人民群眾高質量就業。穩定食品、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供給,擴大醫保覆蓋面,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對象,關注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幸福感的狀況,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設。 三是重點構建契合首都特點的新型城鄉關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揮市場作用做大農村產業“蛋糕”,盤活并增加集體經營性資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農民增收“保底”。優化投入結構,完善資助體系,以對口支持或合作幫扶等方式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強化要素配置雙向流動,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發掘土地要素價值,優化城鄉金融資源配置,努力探索具有“首都特點”的共同富裕之路。
深入實施“文化+”融合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如何讓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如何讓文化更加地惠民?報告也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推動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重現重點文物建筑群歷史文化風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借助三大文化設施建成投用繁榮發展首都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高品質文藝展演場所,依托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以及CBD、三里屯、前門(北京坊)等著名商圈,加快建設彰顯文化時尚魅力的消費地標。 二是培育數字文化等新消費模式,以文化消費拉動“演藝之都”“漫步北京”等品牌建設。順應文化消費升級趨勢,強化“線上虛擬+線下體驗”融合互動。充分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實現文化供給精準觸達,推出數字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既拓展文化消費規模,也為優質文化產品向公共文化產品轉變搭建渠道,降低優質文化產品及服務的競爭性和稀缺性。 三是依托環球主題公園、冬奧遺產可持續利用等強化文化旅游產業功能,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這樣能有效提升旅游產業鏈各環節的文化價值內涵,發揮文旅融合的拉動、滲透、催化功能,深化文旅與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推動“非遺+旅游”“文創+旅游”“博物館+旅游”等新旅游業態創新發展,將文化內涵、文化價值融入旅游產業鏈各環節,促進形成文商旅產業資源整合、業態嵌合、市場復合機制,實現最大化有形載體利用及綜合經營效益。
強化行政服務意識,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在強化行政服務意識,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報告同樣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給予經營主體更多的自主權,減輕經營主體在融資、物流、用能等方面的負擔。重點推廣“一業一證”改革,制定行業目錄,建設網上申辦系統,促進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證準營”。推動、推行服務事項“掌上辦”,納稅繳費“網上辦”,規劃許可等事項承諾制、容缺辦,政策性住房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以及社保繳費、公積金補繳跨省通辦。 二是推進數據北京建設,構建城市、產業大數據平臺,整合政府各部門數據,為精準服務企業提供有力支撐。依托科技創新,建設基礎數據庫,促進大數據采集和分析應用,推動城市管理標準化、智能化、專業化和社會化。 三是提高政府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和公平性。建立公共服務質量實時監管機制和長效評估機制,對公共服務供給情況進行全流程監管,實時獲得公共服務的績效反饋。建立公共服務數據庫和相應的質量評價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前瞻性,切實保障公共服務供給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