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份貿易數據反映年初以來國內穩增長、促消費、穩投資的各類政策初見成效,印證了我國經濟逐步企穩,邁向高質量增長的趨勢。新華社
孫峰 馮竣煒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穩定企業具有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強調,各地方、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打通阻礙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堵點,助力企業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切換,爭取盡早取得實質性突破。 在外部形勢復雜多變,外貿發展承壓運行的背景下,這是繼年初公布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以來,中央在構建統一大市場、穩增長穩外貿、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臨近年末,今年前11個月的外貿數據與經濟社會運行數據逐步出爐,我國外貿的高韌性、新比較優勢與支持政策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體現。 日前,海關總署公布今年11月份數據反映出當前我國外貿呈平穩向好運行趨勢。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進入四季度,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進出口已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鞏固。今年11月份,我國進出口3.7萬億元,增長1.2%。其中,出口2.1萬億元,增長1.7%,為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進口1.6萬億元,增長0.6%;貿易順差4908.2億元,擴大5.5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今年11月份貿易數據反映年初以來國內穩增長、促消費、穩投資的各類政策初見成效,印證了我國經濟逐步企穩,邁向高質量增長的趨勢。 伴隨著海外主要市場消費者信心的提振,外部市場對貿易品的需求有望逐步提振。來自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份的99.1升至11月份的102,超出預期,是4個月來首次上升。我國對美出口在11月份實現環比1.5%、同比7.4%的增幅,主要市場的需求復蘇有望在中長期趨勢上對外貿形成支撐。 海運市場的忙碌也預示2024年全球貿易需求恢復迎來曙光。自今年9月份數據觸底反彈以來,作為全球貿易風向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累計漲幅接近一倍,于12月1日達3192點,為2022年5月以來的最佳表現。全球的消費市場與貿易網絡有望于2024年呈現規模復蘇的態勢,疊加主要市場的需求恢復,為我國外貿重振增長水平釋放了積極信號。 近年來,以自由貿易區建設為代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力量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的新浪潮。伴隨著今年6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全面生效實施,疊加我國和RCEP其他成員已生效的雙邊自貿協定,協議所覆蓋的跨太平洋15個經濟體間有望在2024年產生貿易創造效應,進而提升我國的外貿表現。其中,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東盟,今年前11個月雙邊貿易總值為5.8萬億元,增長0.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3%。在外部需求逐步改善,存量貿易關系相對穩固的背景下,借助自由化所帶來的新貿易創造與轉口貿易需求,我國與相關經濟體的貿易規模有望于2024年春季后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頂住了外需走弱等多重壓力,展現出較強韌性。今年前11個月,在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出口產業新的比較優勢正在形成。今年前11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66萬億元,增長2.8%,占出口總值比重近六成,充分體現出傳統比較優勢產業韌性十足。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認為,盡管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但緩慢復蘇節奏下的企業信心有所恢復。調研顯示,我國近四成企業預計第四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預計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或持平的企業比重為64%,明顯好于2022年同期。 海關統計數據還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及其零配件出口增長42.8%。以“新三樣”(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出口的快速增長,已成為中國創新產品貿易日趨活躍的又一證明。比如,今年前11個月,深圳出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合計824.2億元,同比增長42.3%。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90.8億元,增長273.9%;鋰離子蓄電池出口602.4億元,增長19.4%;太陽能電池出口30.9億元,增長32.1%。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加速推進,我國企業在電、光、鋰等行業經過積累所形成的前沿創新能力和強大產業鏈優勢,高度契合了國際市場的需求。 據統計,汽車產品出口額以及增長幅度表現搶眼。國產汽車在包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在內的全球汽車市場占比大幅提升,2023年的出口總額已經超過日本,年內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英國的海運數據公司統計,全球范圍內目前待造的170艘汽車運輸船訂單幾乎全部來自于比亞迪和奇瑞等中國汽車制造商,以及為它們運輸汽車的歐洲和新加坡海運公司。這不僅體現出我國汽車產品在全球市場范圍內的比較優勢大幅提升,也是我國外貿韌性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佐證。 從2022年末各地出海“搶訂單”,到今年4月份《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的發布,再到年中以來各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組合拳,我國外貿受政策支持的效果在四季度逐步體現。 總體來看,2023年外貿在重重壓力下仍然走出了一條頗為亮眼的發展軌跡。隨著外部壓力因素的逐步緩解和釋放,疊加穩增長、穩外貿的有效政策,我國外貿有望在2024年走向更具內涵的增長通道。 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對穩定外貿增長和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發布,到相關部門出臺《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極大地激發了民營企業的信心,民營經濟在外貿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彰顯。今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0.24萬億元,增長6.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3.3%,比2022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成為穩外貿行動中的突出亮點。 展望2024年,隨著我國經濟恢復積極因素的不斷積蓄,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行業企業不斷強化定力與韌性,進出口繼續鞏固向好勢頭,從而持續推動我國外貿高質量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