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勇
因為窗簾,又打起來了。海口開往三亞的高鐵上,前排的老人帶著小孩兒堅持拉開窗簾看風景,后排的兩位女士執意關閉窗簾遮擋陽光。短視頻里,對峙雙方毫不退讓,各自據理力爭。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高鐵,類似的爭奪隔三差五就會上演。高鐵窗簾,已然成為必爭之地,你下拉一寸,我上拉一尺。 窗簾是開是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沒有理由要求每位乘客都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那就需要鐵路部門再想想辦法,大家也幫忙出出招兒。 第一招,干脆取消窗簾。問題因窗簾而起,如果不容易解決問題,不如就解決窗簾。沒有窗簾,就沒有矛盾。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普通列車的硬座車廂就沒有窗簾。遮光除了窗簾,還可以用眼罩等多種方式。但是拉上窗簾,想看風景的乘客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窗外,既不能鑿“簾”偷光,也不能“簾”中窺豹。 如果這是個餿主意,那就考慮第二招,拆分窗簾。高鐵的大車窗配大窗簾,通常會覆蓋前后兩排的乘客,窗簾的使用權不明。此時不妨將窗簾一分為二,一排座位對應一個窗簾,每排自主決定開關。 這并不是多難的事。窗戶中間加根豎桿即可,增加不了太多成本。況且,不少人在廣東、福建等多地乘坐高鐵時,早就見到過這樣的設計,只是在全國的高鐵中占比不大。 也許有人會說,高鐵座位往往會根據列車行駛方向正反轉動,窗簾就無法和每一排的座位準確對上。其實,相對于如今的矛盾頻發,這些都在其次。 鐵路建設日新月異,人們出行越來越方便。此時,更需要從細節著眼,讓鐵路出行盡可能更快捷、更舒適。 乘客不便之時,就是改進之處。如今人們已然離不開的高鐵也還有不少有待琢磨的地方。比如,所有座椅向后傾斜的幅度是不是都這么大?前排乘客往后靠容易,后排乘客使用筆記本電腦就難了。很多乘客“全幅”往后也并非自己更舒服,而是一種習慣,只要座椅能調,就必須向后到底。 設計上的小心思,有時能解決大問題。高鐵自動售票機就體現了這點。以往,刷身份證購票或取票,身份證常常遺忘在自動售票機的平臺上。如今,放置身份證的平臺大多已經設計為斜坡,可以用手把身份證按在上面讀取信息,但是身份證直接放上去就會滑下來,這樣一個改進就避免了身份證遺忘的發生。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古人這樣的生活節奏,現代人多半求之不得,但是宜人的環境和觀景的心境仍可追求。此前,部分高鐵增設了靜音車廂,雖然實際效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是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希望在窗簾這樣的細微處也能不斷完善。春運開啟,不必要的矛盾少一點,也讓面臨巨大壓力的鐵路工作人員省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