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爾濱極地公園,來自廣西南寧的“小砂糖橘”與企鵝互動。新華社
張守營
“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土特產的這個論述,為我們促進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指明了方向。 最近,一波“爾濱熱度”引發了全國特產大摸底,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全國農業大摸底”,全國各地“多向奔赴”,各地文旅部門紛紛拿出“壓箱底”的特產,好多特產竟如此“冷門”,就連本地人都被驚到了,“我怎么不知道!”其實,我國地廣物博,從來就不缺土特產,以全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計,哪怕一縣一特產,那也是數以千計的了。真實的情況是,目前我國有8000多個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平均每個縣級行政區有3個左右,總數量居世界第一。為何如今連本地人都不清楚自家的特產了呢?筆者認為,這恐怕就是土特產的品牌化做得不夠,而如何做好農業品牌建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大也非常艱巨的任務。 大家對于全國特產大摸底的關注,表明的是消費者對地域特色產品的追求,這種關注或許會讓土特產品牌化有了新契機。哪怕是在當今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借此“爾濱熱度”,我們完全可以讓更多特產“飛入尋常百姓家”,各地可以通過挖掘鄉村獨特資源,強化農產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加強農文旅融合,創新產品開發,利用好社交媒體“出圈”“破圈”。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首席專家婁向鵬表示:農業品牌革命風起云涌,一個10萬億級的超級大市場構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鮮明邏輯和壯麗圖景。 婁向鵬同時也表示,看似轟轟烈烈的農業品牌建設,對于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依然是一項嶄新的課題,在理念、路徑和方法上,還存在很多誤區和盲點,也走了很多彎路。要知道,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我國仍然沒有出現世界級的國家農業品牌名片。 如何做好土特產品牌化?婁向鵬認為,我們唯一的出路和最大的捷徑就是選對路徑,不走彎路。 在土特產品牌化的過程中,產品定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首先,土特產應該具備地域獨特性,與其他地區的產品有所區別。通過深入了解本地的傳統文化、歷史背景、自然環境等因素,挖掘并突出產品的特色和賣點。其次,保持傳統性也是土特產品牌化的重要方面。土特產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制作工藝,品牌化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以確保產品的獨特性和高品質。此外,增加附加值也是土特產品牌化的一種策略。除了傳統產品,可以考慮推出與地域相關的衍生產品,如文化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等,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品牌形象建設是土特產品牌化的關鍵環節。通過挖掘土特產的歷史、文化、傳統故事等元素,打造一個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吸引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和認同。選擇一個簡潔、易記、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名稱,并設計一個與品牌故事和產品特色相符的標識,以便消費者能夠迅速識別品牌。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品牌,使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認可品牌。可以利用社交媒體、電視、廣告等形式進行品牌推廣,以及參加各類展覽、活動等增加品牌曝光度。 市場推廣策略則是土特產品牌化成功的關鍵。根據土特產的特點和消費者的需求,明確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制定相應的市場推廣策略。可以通過建立品牌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等,將土特產推廣給更多的消費者。利用線下推廣方式,參加各類展覽、商貿活動等,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各地零售商、批發商、電商平臺等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分銷網絡,將產品推廣到更廣泛的市場。 在品牌化過程中,最根本的是企業需要注重產品的獨特性和質量,同時建立一個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和故事,通過合適的市場推廣策略將產品推廣給目標消費群體,并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從而建立起一個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土特產品牌。 2022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聚焦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打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精品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幫扶,聚焦特色產業,支持培育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農業精品,一批又一批的土特產實現品牌化、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