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聯動當地政府及轄區金融機構,探索在經營主體集中區域建立金融服務港灣。圖為金融服務港灣工作人員指導前來咨詢的商戶通過線上融資服務平臺申請貸款。新華社
柴潔本報記者 | 張洽棠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成了備受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之一。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勾畫出我國金融發展最新動向,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 貨幣政策精準有效,為經濟運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是國內外的形勢依然復雜多變,需要發揮政策合力,加大宏觀調控的政策力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箱依然豐富,貨幣政策仍有足夠空間。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的調控中,將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著力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穩定物價,為經濟運行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具體而言: 從總量上看,將保持合理增長。目前,整個中國銀行業的存款準備金率平均是7%,后續仍然有降準空間。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均衡投放,實現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從價格上看,將繼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人民銀行將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統籌兼顧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健康性,繼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從結構上看,將更加注重提升效能。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人民銀行將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再貸款,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帶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科學評估風險,約束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融資供給,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盤活存量金融資源,著力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匯率上看,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采取了一系列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在復雜的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潘功勝表示,到2月份,中國所有的貨物貿易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占比近30%。 潘功勝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此外,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加強與科技、環保等行業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進一步增強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續性和專業化水平。具體措施包括:在宏觀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籌劃。在政策層面,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激勵,如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的再貸款,進一步擴大支持領域,并增加規模;適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的規模,繼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在落實推進層面,深入開展科技、綠色、中小微企業等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適配性和普惠性。 “人民銀行將以做好‘五篇大文章’為重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潘功勝說。 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代表委員紛紛給出意見建議。如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科技、綠色、數字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產業將加速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與此同時,強化對薄弱環節的支持,對實現經濟社會的安全發展和共同富裕目標有著重要意義。普惠、養老等關乎民生的領域,也是未來金融政策著力的重點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聚焦綠色金融提出建議,相關部門應密切協作,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框架,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同時,加大對投資者的激勵措施,如將綠債基金等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考核,激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活動,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專業優勢,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綠色金融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主席唐良智表示,后續應強化信息平臺“引路”作用,推動國家稅務、市場監管、社保等大數據服務平臺與省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同時,深化“政銀擔”合作,進一步擴大再擔保合作授信規模,更好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體系引領作用。 尊重規律尊重規則,監管重點將突出“強”與“嚴”
“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方向。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證監會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尊重規律,尊重規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吳清進一步介紹說,從監管方面來說,重點是突出兩個字,一個是“強”,一個是“嚴”。 所謂“強”,就是要強本強基。“從根本上看,必須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夯實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吳清強調,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活水。必須真誠善待投資者,更好服務投資者,從法律上、制度上、監管執法和司法上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增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參與市場。同時,也必須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企業更好發揮主體作用,提升投資價值。“我們也將與行業主管部門,包括相關宏觀部門和股東單位、地方政府等方面協同發力,共同支持企業做優做強,營造更好環境。” 嚴,就是嚴監嚴管,即依法從嚴監管市場,依紀從嚴管理隊伍。吳清表示,證監會將針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等各領域、各主體、各環節,全面檢視并加快補齊監管存在的短板弱項。“我們將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重點嚴打。特別是一些觸碰底線的,比如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都要嚴厲打擊。在隊伍管理上,我們將刀刃向內,嚴抓嚴管,真正在政治上、專業上、作風上、廉潔上過得硬,打造一支監管鐵軍。” 此外,吳清還特別強調,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和特點,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讓真正有潛力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成長壯大,不斷改善上市公司結構,從而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監管有著各自的看法。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優等生”,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全國政協委員、中泰證券總經理馮藝東表示,應鼓勵上市公司基于產業生態的并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同時,應優化上市公司分紅和回購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和回購更好回報二級市場投資者。 “兼并重組是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建議,完善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環境,包括優化相關稅收政策,明確跨境換股相關政策,完善科創企業資產評估指引等,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步伐。 強化源頭治理,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事關發展與安全、事關民生福祉、事關財政可持續運行的重大問題,我們也非常關注。”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防風險、推動財政可持續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2023年,按照黨中央關于“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的決策部署,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實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的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藍佛安指出,下一步,財政部將強化源頭治理,遠近結合、堵疏并舉、標本兼治,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一是加強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科學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統籌安排公益性項目債券,完善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見效。鞏固前期化債工作成果,指導督促地方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安排財政資金、壓減支出、盤活存量資產資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風險,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找到新的發展路徑。 三是嚴格違規違法舉債問題監督問責。健全跨部門聯合懲戒,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對新增隱性債務和不實化債等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加大問責結果公開力度,發揮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四是著力構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有序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分類推進融資平臺改革轉型,持續壓減融資平臺數量。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黃世忠建議,應進一步通過改革,著力均衡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為控制地方債務規模、降低地方債務風險夯實財稅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