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前半生拿命換錢,后半生拿錢換命”是“70后”對“80后”的告誡,“90后”信奉“小病就治,大病就死”的信條,“00后”卻過上了“啤酒瓶里泡枸杞”的朋克養生。不同于上一代年輕人,如今的“脆皮”年輕人十分重視健康問題,紛紛“自救”。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逐年加劇,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斷攀升,“健康”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消費剛需。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4萬億元,2024~202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0%。 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一些相關品牌也面臨全新挑戰。健康消費為什么會火?怎么持續健康消費的熱度?在熱度之下,我們也需要進行冷思考,品牌在健康化消費中又該如何提高競爭力?
需求轉變 品牌紅利初顯
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人口老齡化雖然會影響勞動力的供給,但也能夠促進“銀色經濟”發展,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勃興。 科技型企業美顏生物創始人鮑文表示,自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以來,我國更加關注銀發人群的健康消費需求,如何提高銀發人群的生活質量,是大健康產業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另外,疫情后的國人重新對健康概念進行了審視,對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變得至關重要,怎樣壯大人體免疫力保護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話題。 美艷生物針對銀發人群和初老人群進行產品區隔,推出IG黃金球膜蛋白因子特殊膳食和SGF骨源再生因子產品,獲得中國、日本、盧森堡三國的功能型專利,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激發有潛能的消費,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新的市場機遇的到來,預示著眾多品牌將加速布局大健康賽道。 “健康風”吹進新茶飲圈,以藥入茶成為新時尚。同仁堂以“東方草本哲學,自然養身之茶”為理念,在深圳開了首家名為“制茶司”的茶飲店。中藥鋪風格咖啡店“永樂堂”將咖啡裝進中藥盅,龜苓膏拿鐵和羅漢果美式成為“招牌”。老字號品牌東阿阿膠與新茶飲品牌奈雪破壁聯動推出阿膠奶茶。跟隨健康趨勢,不少品牌開發創新產品,填補市場需求。
技術助推 品牌借力升級
數字時代以科技創新為基石,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健康產業也在新科技革命影響下快速轉型,產品形態迭代升級。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打造品牌的主體,只有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賦予品牌更多的創新內涵,才能真正樹立質量卓越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社會的認知度。 依托自身科技力,美艷生物重點著力于民用生物活性肽的生產及研發工作,并將這些物質應用到其醫藥終端、功能性食品等產品之中。以升級版的SGF骨源再生因子2.0為例,引入了全新科技成果—caHMB強肌因子,采用先進的膠囊制備專利技術,提高肽活性及因子活性比,追求全效重建骨肌系統健康,同時在制劑技術、功能技術、配方技術、專利技術等方面實現創新,以優質材料打造優質產品。 鮑文相信,依靠創新力、科技力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構建優秀的國貨品牌,讓世界認知。 健康紅利時代下,品牌要在大健康賽道脫穎而出,持續健康消費的熱度,更多的是要依靠科技來構建品牌內涵的核心要素。
乘勢而上 品牌煥發活力
政策扶持和技術賦能下的大健康產業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我國廣闊的消費市場不僅為健康品牌發展提供長遠動力,也為健康品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在品牌力上,大健康品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一些生產廠家只根據市場需求,缺少品牌意識,只顧眼前利益野蠻生長,造成市場短時間飽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頭部品牌在這一波養生熱潮當中應該會做得更好,因為它們無論在品質、食材、產業鏈,還是品牌背書、專業人士配置方面都有優勢。 美艷生物聯合國內外醫學、食品學的科研人員,重視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創新投入,簽約奧運冠軍,讓品牌保有自我特色和差異特點。鮑文表示,以后將繼續深耕健康產業領域,緊跟“健康中國”的戰略步伐,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打造企業品牌,在高質量發展浪潮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順勢而為,大健康產業品牌需要積極與消費者建立聯系,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和認同,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占據獨特地位。企業可以通過定位品牌故事、提供健康化服務、承擔社會責任等方式,讓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需求相契合,達到市場認可度,鑄造精致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