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英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舉行。 這個活動規模很大。比如,中國品牌博覽會同步搭建了線上線下展示平臺,線下展覽規模約7萬平方米,對近1800家品牌企業進行展示,地點是上海世博展覽館;線上展覽上線后常年在線開放,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和形式打造品牌資料庫,對我國品牌建設成果進行全面展示,呈現永不落幕的品牌盛會。 這個活動很權威。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中國品牌日”是地地道道的法定節日。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中國品牌日”的批復》,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這個活動話題度很高。當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被各種品牌所包圍;打造屬于自己公司的品牌,也成為所有企業家的目標,中外皆然。 這個活動也為我們觀察分析品牌蘊含的深刻經濟邏輯提供了契機。 對企業家來說,品牌的高附加值特性,真的是難以抗拒。近些年最流行的解釋是“微笑曲線理論”。產業鏈條上價值最高的區域集中在研發和品牌上,位于微笑曲線的兩端。生產環節則處于曲線中間,附加值比較低。 對產業鏈條上的其他參與者來說,品牌化能促進實現多贏。它能大幅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理論上還可以無限接近經濟學家夢寐以求的“優質優價”“資源最優化匹配”。 對一個經濟體來說,它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經濟學家直言,擁有品牌企業的多寡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有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當下,對中國經濟而言,加強品牌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工作時,對品牌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推動品牌工作有三個關鍵詞:標準、質量、服務。可謂部署精準。同時,我們對眼前熟悉的各種品牌做一個簡單梳理,可以發現,要想真正把品牌樹立在消費者、投資者心里,圍繞這六個字,需要長期積累和淬煉。 品牌是長期主義者的勛章。這一點,在當下短視頻流量為王的大商業環境中,依然有巨大價值。沒有標準、質量、服務的體系化支撐,再多的流量也只是曇花一現。相反,如果有長期積累為基礎,要想獲得更多關注和市場青睞,借助新媒體等傳播手段,則變得更容易了。這何嘗不是時代對長期主義者的獎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