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35屆廣交會場館內中外客商云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新華社
本報記者 | 季曉莉
今年上半年,美聯儲降息預期幾度變化,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觸及7.1096,最低下探7.2693,在復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整體來看,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大報價呈現不同幅度的貶值走勢,但相較其他主要國際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運行整體表現平穩。 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業內人士認為,外匯市場韌性是穩匯率的底氣。中國經歷了多輪資本流入和流出、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的切換,積累了豐富的匯率調控經驗。這是我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底氣所在。
今年人民幣匯率有所承壓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挑戰增多,但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較強韌性。 尤其是,4月以來,美聯儲的首次降息時點一再延后,“強美元風暴”來襲,全球外匯市場波動加大——伴隨著美元指數最高上破106,日元、韓元、印度盧比等亞洲貨幣對美元匯率紛紛刷新近年來甚至幾十年來低點。日元迎來“史詩級”貶值,對美元跌破160關口,持續刷新1987年以來低點;韓元對美元失守1400關口,下滑至2022年11月以來低點。 今年上半年,在美元強勢、日元走貶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人民幣匯率走出了起伏不定、先揚后抑的曲線。其中,近期人民幣匯率的“高光時刻”發生在“五一”期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7.2312一路上漲至7.1644,累計漲幅接近700個基點。不過,6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年內低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年內首破7.3關口。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下跌441個基點,跌幅為0.6%;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下跌約1739個基點,跌約2.7%;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下跌約1738個基點,跌幅約2.4%。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數據顯示,上半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6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大報價均以升值收官,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04,較去年末上升2.7%。 下半年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大報價升貶不一。7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升了3個基點至7.1265。但在即期市場,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下午收盤報7.2684,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25個基點。另根據Wind數據,同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圍繞7.26小幅波動。7月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291。 人民幣貶值有利于成本在國內、市場在海外的行業企業降低出口價格,提升競爭力,但會推升“兩頭在外”的部分行業企業的生產要素進口成本。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分析表示,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階段性承壓,主要是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等因素推動引發美元指數走強下的被動貶值。“若干美國經濟領先指標和美聯儲釋放的信號,使市場開始預期美國或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歐元區降息周期的啟動則使美歐之間利差擴大。在地緣政治動態影響下,避險情緒再次抬頭,促使投資者增加對美元資產的頭寸,推高美元指數,相應地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帶來短期的、波動式的壓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同樣提到,6月歐洲央行啟動近5年來首次降息,美歐央行政策分化,加上歐洲政治前景不確定性上升,拖累歐元表現,一定程度上也推升了美元走高。此外,日元等貨幣貶值也助推美元強勢表現,進一步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回落。
人民幣仍是強勢貨幣
人民幣匯率雖有所承壓,但在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堅挺,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人民幣扮演了亞洲貨幣“壓艙石”的角色。在近幾次美元顯著上漲的過程中,人民幣成為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 相較于其他主流貨幣、美元指數走勢,人民幣波動幅度均相對較低,表現相對平穩。例如,4月9日公布的美國2月CPI數據再超預期,市場對全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從2.6次迅速下調至1.6次,帶動美元指數急升2%,新興市場貨幣出現急貶,而同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僅略升0.1%。 上半年,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2.35%,同期歐元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2.93%,日元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更是達到了14.3%。如追蹤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其調整幅度遠低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呈上行走勢。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表現偏強,人民幣對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匯率(CFETS)指數由5月31日的99.79升至6月21日的99.97,升幅0.18%。 7月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計算的6月28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0.04,按周漲0.07%,明顯高于歷史均值96.6;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6.27,按周漲0.19%;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4.68,按周漲0.06%。 人民幣匯率運行整體平穩,主要得益于基本面穩固與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人民幣和中國資產將繼續提供持續、穩健、安全、長期的投資機會。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境內經營主體越來越多地運用本幣計價結算和外匯衍生品工具,以規避和對沖匯率風險,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和容忍度也明顯增強。近年來境內外匯市場總體呈現“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運行特征。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支占比達30%,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匯兌風險敞口。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與20多年前相比,日本與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影響力此消彼長,人民幣成為越來越多亞洲貨幣的名義錨,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根據6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余額392.1億美元,同比減少達375.2億美元。其中,貨物順差同比減少50.9億美元,服務逆差同比大幅擴大至201.9億美元,出境旅行為主的中高端服務消費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2024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消耗高達437.1億美元,較2023第四季度多減326億美元,同比多減23.1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近期表示,將著力應對外部沖擊風險,切實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措施包括:持續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夯實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充分發揮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持續完善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統計監測,提升風險防范效能;持續強化外匯市場監管,維護健康良性的交易秩序。
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展望人民幣匯率后續走勢,不確定性依然主導外匯市場,但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多次強調“人民幣匯率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銀行研究院6月26日發布的《2024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運行,需求保持穩定增長,帶動供給端延續向好態勢,恢復基礎有望進一步鞏固;隨著一些發達經濟體啟動降息,下半年人民幣有望走向升值。 不過,上述報告亦表示,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加大,美聯儲降息路徑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環境依然趨緊,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國內經濟正在加快去房地產化,短期需求不足、預期偏弱問題與中長期結構轉型陣痛相互交織,經濟穩增長、防風險壓力仍然存在。 管濤認為,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多空交織。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是國內經濟修復、海外貨幣緊縮及央行匯率調控情況,人民幣強弱將取決于國內經濟修復的利好能否對沖美聯儲緊縮政策和美元強勢的利空。而美聯儲更遲、更少降息的預期將繼續成為2024年人民幣匯率的“逆風”。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洪灝認為,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資本流向及資本市場走勢有望在政策空間打開之后維持比較好的表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今年以來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漸轉向,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國內外的貨幣政策周期差趨于收斂。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和跨境資本流動平衡,擴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6月25日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二季度例會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穩定,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預期趨穩,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對于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走勢,中國人民銀行強調,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綜合施策、校正背離、穩定預期,堅決對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強化,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