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補漢出口段工程遠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供圖
余璐 本報記者 | 成靜
炎炎夏日,引江補漢工程出口段主隧洞施工現場,洞內三臂鑿巖臺車破巖鑿壁穿行,洞外數字孿生智能建造中心的大屏上數字模型同步演示。在距離出口段200多公里的引江補漢工程3號平洞綜合加工廠內,數控鋼筋切割、套絲彎曲和鋼拱架自動化生產設備正有序開展流水作業。 荊楚大地,群山連綿,一條條隧洞向著大山深處掘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建設進度條再度刷新,工程主隧洞掘進已突破2000米,沿線15條施工支洞掘進已超9000米,10臺TBM(隧道掘進機)全面開始生產制造,工程標準化建設和智能建造全速推進。 2022年7月,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兩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聚焦辦好“國之大事”,建好“大國重器”,全力建設“安全、精品、綠色、智慧、陽光”引江補漢工程,實現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良好開局。
堅守安全底線 建設“安全工程”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引江補漢工程是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全程采用隧洞輸水,輸水線路總長194.7公里,多年平均調水量為39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將連通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更充沛。工程具有大埋深、長線路、大洞徑等技術特點,需面對“高地應力、高水壓、高巖石強度,斷層多、地下水多、軟巖多”等地質難點。如何筑牢引江補漢工程建設安全防線,是建設者們的“必答題”。 “導流渠水位超過20年一遇,由于進水口堵塞,水位不斷上升,即將漫過擋水墻,沖向豎井平臺,情況緊急,現已啟動項目應急預案,請指示!”5月10日,一場防汛應急搶險救援綜合演練在湖北省保康縣土建5標10號豎井上演。 “本次應急演練程序完整,救援過程措施得當,有效檢驗了應對突發安全險情的綜合處置能力,為項目后續施工提供了堅實安全保障。”引江補漢工程建管二部質量安全處處長于澤剛說。 通過預演以演促訓、以練應戰,確保工程現場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可控,這是江漢水網公司提高“四預”能力,保障工程建設安全的一個縮影。如今,針對大規模的鉆爆法施工,逐漸形成了隧洞掌子面施工管理的標準化工藝工法;安全管理“紅黃白綠牌”制度在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現場推行,安全生產的良性管控態勢明顯;工業機器人“上崗”、工程物料識別智能管控、信息化實驗室智能建造,有了科技賦能,工程建設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質量,也從根源上保障了安全生產,有效防范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堅守了安全底線。
堅持樣板引路 建設“精品工程”
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建設“精品工程”,是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實踐。 “我們的施工質量過硬,獲得了江漢水網公司頒發的一張‘綠牌’!”在江漢水網公司舉辦的施工質量首件制示范質量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土建4標質量負責人陳佳興奮不已,“我們的8號平洞隧洞仰拱及襯砌施工被評為‘首件工程’。” 江漢水網公司質量安全部副主任韋國虎介紹,“首件工程”是指標段內最先開工、工程量較大且工藝工序具有推廣價值,能夠對后續同類工程起到引領作用的工程。首件工程認可制是工程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首件工程認可制的實施,將工程質量的事后檢查把關,轉向對質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我們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認可制,堅持首件評估,樣板引路,以標桿建設引領工程全線規范化標準化,推進智能建造,初步構建起完備的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保證以及政府監督相結合的工程管理體系。”韋國虎說。 黃河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師應敬浩對此表示,“我們從一開始便嚴格落實首件工程認可制。”他舉例道,以土建4標8號平洞首倉混凝土樣板引路,指導混凝土澆筑不斷向標準化方向邁進。同時,從首倉的問題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第二倉混凝土質量大大提高,澆筑時間比第一倉縮短9個小時。 如今,江漢水網公司先后推出10號混凝土路面、8號仰拱施工等一批樣板工程,在全線起到示范作用。此外,在建設“精品工程”的過程中,江漢水網公司還通過組織各參建單位簽訂年度質量責任書,以網格化、清單化管理,以合同為準繩,以激勵約束考核為手段,強化履約管理,極大提高現場質量管理水平。同時,堅持“原材料質量過硬、加工工藝先進、生產過程綠色、管理手段規范、產品精工制造、經濟效益可期”的理念,建設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加工廠,有效保障工程質量,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
堅持生態優先 建設“綠色工程”
引江補漢工程地處鄂西山區,山高林密,河流交織,工程下穿多個生態敏感區,沿線有多處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保護紅線。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讓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共生,是引江補漢工程打造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標桿的前提。 兩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指導江漢水網公司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引江補漢工程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中,努力實現高端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打造現代生態水利工程樣板。 走進位于三峽壩區取水口的引江補漢工程宜昌段,工區里車來車往,與印象中施工現場的“臟亂差”不同,視線所及整潔清爽。引江補漢工程建管一部主任萬連賓介紹,取水口處于三峽壩區及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這給工程建設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環境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制度,將環保設計與周邊地形地貌充分融合,圍繞生態保護、節能降碳、污染防治、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等方面,努力從源頭設計上打造具有南水北調特色的綠色生態工程。”萬連賓說。 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江漢水網公司編制了引江補漢工程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報告,提出總體布局、實施時序、投資安排和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方案。此外,把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對施工單位的考核內容,也是建設綠色引江補漢工程的“制勝法寶”。 表土剝離和堆存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推行表土剝離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是加強環境保護、減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引江補漢工程建管二部工程處副處長張少佳說:“我們嚴格控制施工擾動范圍并及時開展環境監測工作,通過對表土剝離、運輸、堆存、回覆等實施全過程管理,在各標段做到‘邊剝離、邊保護、邊利用’,同時動態監測水土流失情況,既提高了表土資源的利用率,又進一步防治了水土流失,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走進施工現場可以看到,洞口邊坡及時進行客土噴播、養護;進場道路沿線植被恢復施工如火如荼;拌合站、加工廠、項目營區等臨建設施與周圍環境深度融合為亮麗的風景線。江漢水網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樣板工區”和“生態示范項目”創建,鼓勵使用綠色施工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四新”技術應用,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引江補漢工程建設始終,推動實施全過程綠色建造,協同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擦亮綠色工程名片。
推進智能建造 建設“智慧工程”
引江補漢工程是我國在建長度最長、洞徑最大、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徑TBM設備最多、洞挖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綜合難度最高的長距離引調水工程。兩年來,針對工程特點和難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建設,指導江漢水網公司深入開展科技攻關。作為水利部首批數字孿生先行先試中唯一一個全生命周期的試點工程,數字孿生引江補漢工程已初步建成1.0版,“面向數字化交付的工程建設管理系統”成功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建設典型案例。 在引江補漢工程數字孿生智能建造中心,大屏上正實時顯示工程建設的各項數據:安樂河施工區主隧洞內目前共有6名工人,分別距離洞口880米、520米;主隧洞已掘進2062米。引江補漢工程建管三部工程處向志鵬說,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線路長,開工面多,如果想了解任何掌子面的建設進展,打開數字孿生智能建造指揮中心系統就能看到,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設管理效率。 這是引江補漢工程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局”目標,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的生動展現,也是江漢水網公司強化數字賦能、推進智能建造的縮影。兩年來,江漢水網公司以打造數字孿生引江補漢工程為目標,扎實推進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打造可以復制推廣的新時代智慧水利工程樣板。全面引進大型機械配套作業、綜合加工廠、智能拌合站、信息化實驗室等智能建造技術,切實發揮科技力量。 “下一步,江漢水網公司將狠抓科技創新,強化數字賦能,著力提升科技引領保障能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開展高富水斷層破碎帶超前灌漿、超前地質預報精度提升、TBM防卡機等重大施工技術研究,為隧洞快速、安全掘進做好技術支撐,著力推進數字孿生引江補漢工程建設,著力打造新時代智慧水利工程樣板。”江漢水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必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