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鋼集團
大冶特鋼高精度棒材生產線
興澄特鋼線材生產線
興澄特鋼數智中心
繆曉琴
一橋飛架,仿佛臥波長虹,在浩瀚深藍中構造出一條優美弧線。從空中俯瞰,6月30日建成開通的深中通道蔚為壯觀。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橋下巨輪往來穿梭,宛如一雙巨手將珠江口東西兩岸深圳、中山等城市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推動珠江兩岸加速融合,蓄勢騰飛。 巨型橋梁是新學科、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集大成者。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憑著辛勤付出和堅強毅力,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在這個被稱作“伶仃洋人造奇跡”的超級工程背后,處處閃耀著“鋼鐵脊梁”的科技元素。作為我國高端制造業、國家重點工程的重要支撐,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為深中通道提供了堅實的關鍵材料保障,旗下興澄特鋼生產的鋼絲用盤條構成了伶仃洋大橋的主纜,大冶特鋼生產的橋梁錨具用鋼為橋梁立下“定海神針”。
大冶特鋼鑄就橋體“定海針”
錨碇是固定懸索橋主纜索股的承力構件,宛如一座座巨大的“秤砣”,牢牢固定住懸索橋主纜的兩端,對大橋整體安全耐久至為關鍵。繼港珠澳大橋后,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大冶特鋼的橋梁用鋼材,又一次在海上大橋建設中大顯身手。 要成為守護大橋的“定海神針”,得有怎樣的“金剛不壞之身”?大冶特鋼生產的橋梁錨具用鋼,由于運用了新型冶金技術,具有強度高、純凈度高、截面硬度均勻、切削優良的性能。它不僅能穩穩支撐起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面、270米超高主塔,連接起每根纜力都超過10萬噸的主纜,還可大幅提升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的抗風性能。 近年來,大冶特鋼積極踐行“品種+規模+服務”戰略,緊盯國家重大工程用鋼市場,在高端品種研發及應用方面取得突破,高強度、低溫韌性、大厚度、高性能等高端品種增量明顯,港珠澳大橋、虎跳峽大橋、北盤江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等高速公路橋梁、跨江跨海大橋,以及京滬高鐵、武廣高鐵、川藏高鐵、雅萬高鐵(印尼)等高鐵橋梁,都使用了“大冶特鋼造”。
興澄特鋼織牢懸索“生命線”
看似輕如發辮,實則重于泰山。深中大橋的主纜,由上百根索股牢牢“擰成一股繩”,將整個橋梁緊緊拉住、穩穩立于海面之上,為大橋上游航運繁忙的廣州港留足通航空間。作為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深中大橋橋面高、跨度大,用鋼量相當于國家體育場外部結構的2倍;主纜可承擔極限拉力高達740噸,是已通車運行的南沙大橋的1.5倍。 同時,大橋處在強臺風頻發的珠江口開闊水域,這意味著主纜的每一根鋼絲都將長期處于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日復一日承受高溫、高鹽、高濕的腐蝕,時常面對暴風大浪和汽車交變荷載的極端疲勞考驗,且全壽命周期不能更換。 制造橋梁主纜的纜索用鋼盤條生產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在2015年前,對于1960兆帕級及以上強度橋梁纜索用鋼,放眼全球都尚無一家鋼鐵企業可成功批量穩定生產。深中通道的通車,標志著興澄特鋼研制的2060兆帕級別橋梁纜索材料首次實現了國內工程化批量應用。 興澄特鋼是如何織牢這條懸索橋“生命線”的?圍繞制約懸索橋主纜耐久性的核心關鍵技術,興澄特鋼從用戶需求出發,潛心研發,通過對新鋼種的風冷、熱處理工藝理論創新和生產實踐,使熱處理后的盤條達到超高強度橋梁纜索用鋼的技術質量要求。同時,合理安排生產,保質保量保交期,高標準完成了1.7萬噸主纜鋼絲用盤條供貨。 “我們自主研發的2060兆帕纜索鋼絲,單絲承載力可吊起3輛小轎車。”興澄特鋼總經理白云介紹,通過提高纜索強度、減少纜索直徑,深中通道大橋主纜不僅實現了低風阻,保障了橋梁安全性,還有效降低了用鋼量,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對中信泰富特鋼而言,“卡脖子”是挑戰,也是機遇,倒逼集團以用戶為中心,更深入地做好原創性開發。我國制造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對特鋼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這進一步激發了中信泰富特鋼全體員工做好研發的熱情,推動企業加快科創成果應用落地,為打造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燈塔工廠”顛覆傳統生產模式
更高強度、更強耐久性的主纜鋼絲,不但增強了橋梁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且對提高我國大橋梁跨度的主纜鋼絲及纜索制造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持續鞏固我國橋梁技術國際領先地位的纜索鋼,性能與穩定性何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秘訣就是,它們來自位于全球特鋼行業首家“燈塔工廠”——中信泰富特鋼興澄特鋼。 “一條400多米長的水冷產線,涉及十幾道工序,只需要4個操作人員就能完成。而在過去,卻需要60多人。”中信泰富特鋼興澄特鋼線材廠負責人介紹,興澄特鋼自主研發的智能水冷系統,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在連續生產過程中自動調節水溫和流速,能讓接近2000米的鋼材溫度均勻一致。 精準冷卻、智能燃燒、高效成型等200多種智能應用,加上檢測機器人、5G無人車等100多臺套智能裝備……外人看來眼花繚亂的產線井然有序、高效生產,靠的是工廠的“智慧大腦”來調度。記者走進數智中心,如同置身科幻電影,四周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整個工廠的運行數據,從原料儲運進度,到高爐冶煉,再到軋制成品,實時分析、指揮生產,運行效率提升了90%。 智能化生產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改變。借助質量大數據平臺,可以實時對鋼的成分及工作條件進行管控,通過一鍵配料,精準執行加料,告別“千人千鋼”,實現了“千人一鋼”,產品合格率提升了23.3%。 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升級,智能化技術貫穿生產全流程。科研人員有了智能助理,也可以更加專心投入,研發速度快馬加鞭,定制訂單增加35%,產品研發周期提速56%。這里已經生產出數千個品種與規格的特種鋼,年產量近700萬噸,供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信泰富特鋼展示了鋼鐵企業“智造+經營+生態”集群式一體化解決方案、全景式全要素產業鏈級碳管理解決方案等,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貢獻特鋼智慧,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中信泰富特鋼興澄特鋼副總經理王永建表示,圍繞“高定制、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綠色低碳”五大建設方向,興澄特鋼在縱向工序維度,貫通鐵、鋼、軋生產全流程,打造智能化示范產線;在橫向業務維度,覆蓋研發、質量、能源等全領域,布局數字化系統應用。秉持“特鋼是科技煉成的”創新理念,推動由“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升級,2025年至2035年,中信泰富特鋼將打造智造新范式,探索多基地多工序協同制造新模式,為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特鋼智慧、特鋼方案。 鋼鐵產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不斷打破傳統生產模式,探索新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中信泰富特鋼一次次刷新著特種鋼產品性能與品種之最的紀錄,不斷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與共同發展;推動綠色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代表“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和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符號。 (本版圖片由中信泰富特鋼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