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飛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為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這一新興產業因其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備受關注,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如今,我國已經有超過440條無人機航線,覆蓋平原、高原、山地、雪域和海島等全地形,航空材料、航空電子、航空維修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對低空經濟的發展進行布局,爭取搶抓新興產業窗口期,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 雖然我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如火如荼,但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行業發展,標準先行。低空經濟的準入管理、協同、管控等具體如何做?行業期待加快立法,優化標準,明確飛行區域、低空交通管理責任承擔問題、低空經濟產業準入群體、服務管理標準等事項。 第二,低空經濟涉及多個行業領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配合與協同作戰。在這一點上,我國低空經濟在目前的發展中,也暴露出較為明顯的問題。從上游環節看,我國無人機關鍵零部件目前嚴重依賴全球產業鏈,國內產業鏈支撐不足。從中游環節看,電池密度和安全性、高空態勢感知和避障、高精度智能駕駛等技術難點尚未得到完全攻克,直接影響到低空經濟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從下游環節看,低空應用場景尚未形成大規模效應,考一個CAAC云執照或無人機駕駛證,需花費近萬元甚至更多,過高的成本不利于培育市場需求,將限制產業實現快速增量。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是當前制約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比如,垂直起降機場的規劃和布局尚處于起步階段;低空通信、感知、導航保障能力不足,空域管理與服務受限;空域資源利用不足;相關培訓機構少,導致人才供給不足等。 因此,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謀劃項目,評判低空經濟切入的可行性,避免同質化和過度競爭。同時,要加大對低空產業園區建設的支持,優化產業鏈布局,提升園區專業化水平,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園集聚發展。不斷強化人才培育和引進,打造專業化的低空經濟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低空經濟屬于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點自然在于“新”字。如何解開傳統發展模式的繩結?如何讓新的發展思維匹配新質生產力?如何真正做到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這些都是在低空經濟這條新的賽道上,我們必須要跨過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