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徽馬鞍山電廠的綠色碼頭。陳川趙曉靜/供圖
本報記者 | 王健生
“截至三季度,國家能源集團公司2024年度已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3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可再生能源投資971億元,設備更新改造等技改投資175億元。”10月17日,國家能源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清在2024年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近千億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將超10%。 今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聚焦重大工程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能源央企“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在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能源集團堅持能源保供與低碳轉型并重產業發展導向,持續完善重大項目管理體制機制,2024年“大項目建設管理年”拉動效應彰顯,全產業擴能提質加速推動。 2024年,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10月11日,國家能源集團水電裝機規模突破2000萬千瓦,達到2031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611萬千瓦。這是國家能源集團公司對標對表“雙碳”目標,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能源轉型之路取得的標志性成果,為拉動和穩定經濟增長、促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保障電力中長期安全經濟供應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青海瑪爾擋水電站由4臺裝機容量為55萬千瓦大機和1臺裝機容量為12萬千瓦小機組成,總裝機容量為232萬千瓦,是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站。 隨著瑪爾擋水電站3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今年以來,瑪爾擋水電站已有3臺機組接連并網發電。目前,瑪爾擋水電站正向著12月底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目標全力沖刺。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創造性地把開發建設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努力將瑪爾擋水電站工程區及上下游河段打造成集生態、科研、觀光為一體的綠色水電生態廊道。截至9月底,累計投入資金近2億元,完成補植移栽青海云杉、祁連圓柏5.8萬多株,復綠250多畝,場地綠地覆蓋率達到85%以上,積極助力加快形成黃河流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態勢。”黃清說。 據了解,在瑪爾擋水電站建設的基礎上,國家能源集團還在規劃推進千萬千瓦級“水風光蓄”多能互補全清潔能源一體化項目。 國家能源集團在湖北、安徽等電網調節需求大的區域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截至10月中旬,國家能源集團在建常規水電裝機規模達到904萬千瓦,約占全國在建水電裝機的1/3。水電開發形成金沙江上游、大渡河干流、新疆開都河等重點流域成串成組、全面推進的局面。 10月8日開工的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依托新疆哈密地區獨特的富油煤炭資源和豐富的風光資源,整體按照“煤、油、氣、化、熱、電、新能源”一體化模式,全面打造國家級能源戰略基地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總投資約1700億元,一階段工程計劃2027年底建成投產。 據黃清介紹,未來兩年,隨著雙江口、金川、枕頭壩二級、沙坪一級、綽斯甲等水電項目陸續投產發電,國家能源集團水電裝機將突破2300萬千瓦,并帶動周邊新能源開發建設,形成風、光、水、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新局面。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引領行業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全力推進“支撐能源轉型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點任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謀劃布局,加強科技產業和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深化數字信息技術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取得了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 朔黃鐵路無人駕駛重載列車順利完成試驗開行,創建了“數字化仿真、智能化駕駛、集約化調度、遠程化遙控、少人化值守”新業態,打造了國內首家在車站集中控制、列車智能駕駛全系統革新的智慧重載運輸新范式,其中3項技術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國際(國內)空白。 龍源電力建成全球數據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生產數字化平臺,平臺已接入風電機組超2萬臺,光伏逆變器超6萬臺,數據采集點超6000萬個,超7萬路視頻實現現場作業全部“可見”,208個故障預警和AI視覺模型,對設備和人員作業安全風險進行智能管控,風機大數據挖掘場景研究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與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新型催化技術,實現了煤炭、天然氣或生物質轉化得到的合成氣直接轉化為高端化學品線性α-烯烴。 “這項技術是集團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案例。”國家能源集團傳媒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長巖介紹,線性α-烯烴是合成高級聚烯烴、潤滑油、高級洗滌劑等高端化學品的關鍵核心原料,用途廣泛、市場需求缺口大,2023年全球消費量超過600萬噸。目前,我國線性α-烯烴進口依存度高,價格居高不下,制約了我國以線性α-烯烴為關鍵原料的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與更新迭代。這項新技術可以使二氧化碳生成量比現有技術降低80%,碳效率提升50%以上,在相同反應溫度下的α-烯烴產率為現有技術的100倍以上。這不僅是對我國高端化工產業的巨大推動,更是對“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的有力證明。 這項成果依托低碳院牽頭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低二氧化碳選擇性合成氣直接轉化制長鏈α-烯烴成套技術”項目,并計劃于2026年底完成萬噸級工業示范。
以設備更新改造鍛造新質生產力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達坂城風電場是投產時亞洲最大、全國第一座商業化運營的風電場,有著“中國風電搖籃”的美譽,被業界稱為中國風電發展的風機“博物館”。達坂城風電場最早的風電機組于1991年投運,2023年啟動“以大代小”工作,這是全疆最大的“以大代小”風電項目,項目共拆除155臺老舊風機,新建33臺機組,總裝機容量從原來的9.03萬千瓦躍升至22.15萬千瓦,全場風機點位個數減少78%,裝機容量擴充2.5倍,預計今年底全部新機組并網發電。 今年以來,特別是在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后,國家能源集團積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方向,聚焦安全生產、科學發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智能化等領域,不斷提升“煤電化運”全產業鏈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保障能力。 設備更新改造的歷程也是新質生產力鍛造的過程。達坂城風電場整站升級改造后,風電機組運行更可靠,機組非計劃停運時間減少,提高了機組可利用率。風電可利用小時數較之前提升超30%,綠色低碳效能顯著,年平均上網電量約8.56億千瓦時,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東南沿海,近日,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莆田南日島三期120兆瓦增容技改項目獲得福建省發展改革委批復,成為福建省首個獲批的風電技改項目。 “這次南日島三期增容技改項目拆除原57臺0.85兆瓦風機,新安裝16臺7.5兆瓦風機,將風機機位從原有的57個減少至16個,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節約,并大幅提升了設備的安全系數,提高了項目資源的可利用率,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張長巖說,改造完成后,預計年均上網電量達3.29億千瓦時,為福建省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技改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黃清表示,國家能源集團將抓住四季度迎峰度冬的關鍵時機,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在保供應、拓市場、促增收上做足文章、下夠功夫,全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