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杜 壯 安 寧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伊利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桿基地從原奶到產品入庫,均已實現無人作業,每小時灌裝4萬包牛奶;在廣東順德,美的廚熱洗碗機工廠6秒下線一個洗碗機碗籃,26秒下線一臺洗碗機,年產量超過600萬臺;在山東青島,中集冷藏集裝箱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實現了51%的工序完全自動化,人均效率提升50%,整體交付周期縮短11.6%……這就是當下熱議的智能工廠的速度,以不斷涌現的新場景、新方案和新模式,給出了現代制造業的新答案。 “智能工廠作為實現智能制造的主要載體,微觀上對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宏觀上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服務業室主任洪群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工業轉型升級跑出加速度
智能制造正改變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工廠。 在徐工叉車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工人輕觸按鈕、設定流程,一排排機器人手臂立即靈活揮舞起來,對配件完成機加工、焊接、涂裝等工序,直至成為一件件成品部件。 在蔚來汽車合肥第二生產基地,自動裝配島用并行制造方案替代串行制造方案,讓車間流水線的“單行道”變成了“立交橋”,在整體調試周期比傳統方案縮短2/3的同時,工廠實現高效柔性化生產,可滿足350多萬種個性化配置組合,從收到訂單到整車下線僅需14天。 還有一些“智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惠州德賽西威主要生產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以及車聯網等汽車電子產品,而與之相關的攝像頭、顯示屏等產品對于裝配環境的潔凈等級要求非常高。為此,德賽西威數字化智能車間成為“顯示屏的車間,潔凈度要達到制藥廠級”,即每立方英尺空氣里的0.5微米的塵埃粒小于1000個。 智能工廠通過部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推動生產設備和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開展業務模式和企業形態創新,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制造全過程和供應鏈全環節的綜合優化和效率、效益全面提升。 根據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正進入加速度。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成1萬多家省級智能工廠,中國“燈塔工廠”總數已達72家,占全球42%。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前瞻性引領和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等紛紛出臺。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4年度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 全程參與了2024年度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編制的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蔣白樺對記者表示,經過“十三五”和“十四五”的試點、示范、揭榜掛帥、供給側能力培養等舉措的推進,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主攻方向,不僅僅是一個要求,更是已經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無論是裝備、工藝和工業軟件的技術突破,還是工廠生產經營和供應鏈模式的創新變革,乃至產業鏈的整體協同,以及標準和評估體系的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制造業的提質增效提供了動能。 “但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許多深層次的挑戰也更加緊迫地擺在桌面上。”蔣白樺坦言,比如地域和行業的差異、企業規模和發展階段的差異、怎樣實現智能制造可持續的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供應鏈穩定協同的創新變革、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與生產制造的融合創新等。“打造中國智能制造升級版勢在必行。” 在此次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中,明確將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分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和領航級四個層級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 ——普及推廣基礎級智能工廠。鼓勵制造業企業參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結果制定智能工廠建設提升計劃,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加快生產過程改造升級,對照基礎級智能工廠要素條件自建自評。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應結合實際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指導基礎級智能工廠建設,做好監督管理。鼓勵基礎級智能工廠總結凝練典型場景,并推動普及推廣。 ——規模建設先進級智能工廠。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做好本地區、有關中央企業做好本集團先進級智能工廠培育和認定工作,建設具有區域、行業領先水平的智能工廠。先進級智能工廠應強化成果經驗總結,形成具有區域、行業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發展路徑。 ——擇優打造卓越級智能工廠。卓越級智能工廠應積極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并復制推廣,推動能力共享和協同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數據局等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卓越級智能工廠培育和認定工作,打造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智能工廠。卓越級智能工廠應積極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并復制推廣,推動能力共享和協同升級。 ——探索培育領航級智能工廠。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加強對領航級智能工廠建設的技術咨詢和指導,助力培育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智能工廠。領航級智能工廠應積極對外輸出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模式,引領研發范式、生產方式、服務體系和組織架構變革。
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分級培育
為何要進行分級培育?“我國制造業規模龐大、行業門類眾多、經營主體多元,智能化發展的步驟、進程和成熟度各有差別。”洪群聯說,分四個層級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一方面更好適應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實際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調動各地、各方積極性,探索制造業智能工廠建設和智能化發展的經驗、模式。 “智能制造要取得突破,首先是裝備智能化和工藝過程智能化要取得突破,實現關鍵業務/工序的智能化賦能,繼而實現流程的整體優化和業務的有效協同,最終推進企業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變革,這是一個持續的螺旋式升級迭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蔣白樺認為,分級培育恰恰可以為這個升級過程提供有效指引,使得各地方各行業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根據本地域本行業企業發展所處階段、規模大小和行業特色,制定差異化的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智能制造。企業也可以對標分級梯度,找準定位,制定自身智能工廠建設中長期行動計劃,持續有效推進智能制造。 對于資金較少、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搭乘智能工廠改造快車?“各類企業都可以通過對標,更好地找準定位,清晰路徑,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蔣白樺認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核心要在規范化和精益化上面下功夫,在需求側,企業要對標“基礎級”,通過技措技改搞好核心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或數字化建設,規范化生產過程節拍的協調統一和安全運行;在供給側,要大力培育和推進面向行業中小企業的“輕快省”解決方案,為廣大中小企業精益化生產提供技術保障。而在政策方面,各地方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對標和樹立標桿,給予適當的財政引導和實惠的金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