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季曉莉 張洽棠報道 報告分析認為,疫情期間推出的若干項營商環境優化政策中,企業對對外開放政策、雙創和轉型政策等的獲得感較強;而部分城市管理部門的誠信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政策環境,有60.79%的外資企業認為政策環境改善了,感覺政策環境變差的僅占2.82%。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縮短負面清單,對于外資企業的鼓勵、支持等相關政策,得到了多數外資企業的認可。 在市場誠信環境中,企業普遍反映當前不正當競爭的情況得到了有效遏制。在被調查的外資企業中,有87.16%的外企認為所在城市市場競爭有序。這一比例顯著高于國有企業的67.64%和民營企業的79.52%,表明前期我國出臺多舉措擴大開放,縮減負面清單,擴大外資準入領域,優化投資環境等工作,獲得海外投資者認同。 從不同年限的企業來看,成立5~10年的企業和1年以內的企業的政策環境改善指數最高,說明2019年出臺的鼓勵轉型升級和“雙創”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這份評價報告還對市場監管部門、水務部門、城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稅務部門、應急管理部門、消防部門、商務部門等11個政府部門進行滿意度調查。企業對于商務部門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稅務部門和公安部門,對城管部門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調研中企業認為,商務部門研究推動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連鎖企業的政策支持,以及發展夜間經濟、舉辦購物街等舉措,對于地方消費的促進和企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比如,在調研哪些部門會出現“承諾的優惠條件無法兌現”的現象時,有41.3%的企業選擇了商務部門,有32.61%的企業選擇了市場監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除消防)此類現象較少發生。 部分企業反映,政府有關機構“在執法或罰款前,沒有提前對相關法規或條款進行普法告知”“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執法標準不一”“執法過當”“選擇性執法,對于大型、中型和小微型企業不能一視同仁”“變相索賄”等現象一定程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