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傘匠人在杭州手工藝生態館里給油傘涂刷桐油。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upload/Image/2021/06/02/08/images/0-4-small.jpg)
制傘匠人在杭州手工藝生態館里給油傘涂刷桐油。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季曉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定頂層設計特點的地方性營商環境政策,對于各地方政府提升營商環境水平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近期,蘇州市、重慶市、長沙市等地相繼出臺升級版的各種營商環境新政,打造服務市場主體的更好營商環境。
蘇州工業園區:打造“免證園區”
5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蘇州自貿片區管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蘇州工業園區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1》。蘇州工業園區率先開展全國首個“免證園區”建設,依托“一網通辦”改革體系,積極探索由“減證便民”向“免證利民”升級。 2021年是蘇州自貿片區建設一流自貿試驗區的起始之年,將在營造服務“雙循環”的投資貿易環境,構建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等五大方面發力。“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1”共推出187條具體舉措,重點聚焦制度創新、企業訴求等方面的難點和堵點問題,其中特色創新內容115項,全國領先的舉措近七成。例如,圍繞企業“經營”全周期,深化制度規則對標,實現企業經營“全鏈暢通”。蘇州將實現企業開辦6個環節最快0.5個工作日辦結;推廣外資企業設立“全球離岸登記”模式;辦稅服務廳平均辦理時長控制在5分鐘以內,平均等候時長控制在7分鐘以內等。 會上,《蘇州工業園區全面打造“免證園區”專項工作方案》發布。據悉,“免證”不等于不需要證明,而是指申請人辦理要申請的政務服務事項時,無需再到園區相關部門開具證明。蘇州工業園區通過“直接取消、數據調用、部門核驗、告知承諾”4種方式,努力實現政務服務“兩個免于提交”,即“凡是本級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 目前,相關梳理和開發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2021年下半年,蘇州工業園區將發布首批免證清單,“預計覆蓋近600項政務服務事項,免提交是原則,要提交是例外。”“免證園區”專項工作全力攻堅“減材料、減跑動”,首批事項實現全覆蓋后,預計免提交、減材料達1400余件。蘇州工業園區力爭在2023年底,全面實現“免證園區”建設。 今年2月,蘇州工業園區正式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蘇州自貿片區成為“一核兩帶”中唯一的自貿試驗區。發布會上,“新型國際貿易創新發展政策紅包”對外發布,包括支持促進跨境電商、新型離岸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兩項政策,以及一款專為外籍人士定制的Su-Pay跨境支付工具。“2+1”的政策禮包將助力蘇州工業園區緊密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大商務”功能,打造虹橋北向拓展帶中開放創新特色最顯著的增長極。 蘇州工業園區對新引進的行業影響力大的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最高可給予600萬元的落戶和用房獎勵,對達到要求的本地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最高給予300萬元的新增本地經濟貢獻和用房獎勵。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還將聚焦要素保障、品牌發展、發展環境,全方位提升區域跨境電商服務水平。 在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方面,新政將從資金、人才、銀行機構、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規模化、常態化發展,努力將蘇州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全國首個以制造業服務化為特色的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創新示范區。
重慶:2021年“放管服”改革方案出爐
近日,《重慶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出爐,針對開辦企業、獲得用電用水用氣、獲得信貸、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18個重點領域,提出54項改革任務,150余條改革舉措,切實提高企業對營商環境改革的獲得感。 《方案》提出,在商事制度改革領域著力優化開辦企業服務,推廣電子營業執照及電子印章應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完善企業退出制度;在獲得用電用水用氣領域著力壓減接入時間,優化辦理方式,實現外線工程“零投資”;在融資便利度領域著力提升企業融資服務水平,依托信用建設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銀企融資對接機制;在政府采購領域著力完善電子采購平臺,優化采購流程,強化合同管理,減輕中標企業資金壓力;在招標投標領域著力深入推進“互聯網+招標投標”,降低招標投標參與成本,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訴機制,加強全過程監管。 《方案》提出,在政務服務領域著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便民化,加快推進“跨省通辦”,進一步提升“渝快辦”服務效能;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域著力深化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全流程改革,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水平;在不動產登記領域著力深化不動產登記“一窗辦理、即辦即取”改革;在納稅領域著力壓減稅費繳納次數和時間,改進辦稅繳費方式,優化報稅后流程;在跨境貿易領域著力深入推進通關模式改革,優化物流運營組織模式,引導和規范口岸收費行為,推進區域跨境貿易便利化協作。 《方案》提出,在市場監管領域著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信用監管,強化“互聯網+監管”,探索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在知識產權領域著力完善知識產權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全面保護;在保護中小投資者領域著力推動完善公司治理,完善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在勞動力市場監管領域著力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標準體系,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在執行合同領域著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提高審判效率和執行效率;在辦理破產領域著力提高破產案件審理效率,降低破產企業處置成本,完善辦理破產配套機制。
湖南長沙:《法治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
湖南省長沙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沙市法治營商環境報告2020》,這是國內首個專題性城市法治營商環境報告。 《報告》通過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的梳理,緊緊圍繞“提升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這一重點,集中提煉了長沙市在營造法治營商環境中的獨有模式與標桿做法,為長沙市進一步打造“中部標桿、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城市營商環境提供有益參考。 長沙市通過發布涉及政府服務改革方面的6張清單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例如,同步出臺《長沙市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辦法》,讓營造法治營商環境的過程均“依法而治,循法而行”;以“法治方式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引領,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持續完善法律體系,著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精簡辦事流程,不斷釋放市場活力;以“建設法治政府,釋放市場活力”為關鍵抓手,開展提升全市法治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使法治成為長沙顯著的城市特質。 《報告》共分為打造法治營商環境建設的“長沙模式”、持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完善科學民主的立法體系、健全公開透明的執法體系、構造公正高效的司法體系、構建全民守法的普法體系、創新社會治理法治化模式、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等10個章節。 未來,長沙市將在持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法治化建設、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等方面不斷創新,依法、平等、全面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充滿活力的法治營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