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浙江省嘉興市某智能制造企業生產車間一角。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苗 露/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季曉莉
近日,山東濟南、浙江嘉興、湖北、江蘇等地涌現出了一批因地制宜優化營商環境的好案例,根據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實實在在地為企業著想,企業辦事去繁取簡,大大提升效率,為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山東濟南:誕生諸多營商環境“第一”
當下,山東省濟南市各區縣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不斷涌現,誕生了不少“全市首個”“全省第一”“全國第一”。 針對辦理營業執照“填表難”問題,濟南市市中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設計開發“市中好辦事”智慧微服務平臺,推出“口述辦照”簡易登記模式。窗口人員使用智能設備將登記信息錄入智慧微服務平臺后,系統自動生成申請材料,申請人通過智能設備完成實名認證和電子簽名,整個過程只需要“動動嘴”就能辦理營業執照,在全市率先實現個體工商戶設立、變更、注銷等業務全部“口述辦照”。 濟南市市中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山東省率先實現“一人一鏈一次辦成”;在山東省首推“智惠導航”政務服務地圖,首創ABC分類踏勘,率先成立“省會經濟圈商事登記互認聯盟”。 5月11日,濟南高新區與粵滬蘇魯冀五省市30個開發區互簽“跨域通辦”框架合作協議,山東省內191項、省外140項高頻事項實現異地辦理。濟南高新區的“數字保險箱”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推廣;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等多個省級權力事項順利承接。 濟南市濟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對接德州、淄博、聊城、泰安、濱州、東營等6個市的多個區縣,舉辦首屆省會經濟圈政務服務“全省通辦”簽約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啟動儀式,34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互通互辦。 濟南市天橋區市場監管局在濟南市率先推行企業“休眠”制度,企業只要提交“休眠”申請,條件符合、材料齊全即可通過審批。為簡化企業“休眠”業務辦理,天橋區探索建立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企業“休眠”相關部門的互通聯動機制,定期批量函告稅務、人社等部門,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助力企業發展。 平陰縣實施食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除關系群體食品安全的單位食堂尤其是學校食堂外,不論經營面積大小、企業規模大小,申辦人均可選擇通過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食品經營許可,在全國開了先河。申請人提出許可申請,審批部門一次性告知審批條件,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且書面承諾申請材料與實際一致后,審批部門將不再進行現場核查,當場核發經營許可證。個體食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下放至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可在就近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優質高效”。 濟南經濟開發區是濟南市辦事手續最簡、審批最快的省級開發區。例如,區域節能報告通過后,通過實施區域節能評價,凡是濟南經濟開發區的項目進行節能審查,在不突破區域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控制目標的前提下,對負面清單外的項目全部實行承諾備案管理,直接以節能承諾備案表替代項目節能報告,審批時限由3天變為即時辦理。截至目前,經開區已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質災害評價、建設項目壓覆礦、地震影響6項評估評價工作,評估成果可供入駐企業共享。 浙江嘉興:發布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實踐案例”
浙江省嘉興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實踐案例”已于日前發布,旨在推廣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舉措及服務企業案例,不斷提高營商環境改革成效。 嘉善縣推進長三角三地涉稅事項跨區域通辦,攜手青浦區、吳江區在信息報告、發票辦理、信息查詢等高頻涉稅事項上試點實現跨區域通辦,其中絕大多數業務還可“足不出戶”網上辦。此后,海寧市與15省(含浙江。42個市縣區(含海寧市)實現多對多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覆蓋了20多萬在海寧市工作生活的外省人員及2萬余在外創業的海寧人。 桐鄉市以數字化賦能,打造浙江省首個縣市級綜合知識產權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桐知碼”,為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知識產權查詢、申請、交易、運用及保護等服務,真正實現“一碼通”管理企業知識產權。 平湖市外資利用和外貿進出口連續18年名列浙江省“雙十強”,打造了一站式縣域外商服務平臺,試點推出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許可“一窗受理、雙聯雙審”,在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專窗專辦模式,以公安、科技兩部門間的數據內循環,實現涉外業務辦理從“跑兩地、跑多次”變為“跑一地、跑一次”。 為破解政務服務前端“咨詢難”問題,嘉興市南湖區全面整合全區咨詢資源,開發線上統一咨詢入口“政小云”,推出政務服務咨詢熱線“電小通”,打造現場咨詢專窗“南小窗”,建立大廳主動服務“跑小問”,構建起全方位、多角度、全覆蓋的“隨E問”全場景政務服務新模式。 嘉興市秀洲區依托“企業之家”在嘉興市率先構建經濟數字化治理新模式,通過訴求辦理、政策服務、運行監測等,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方位服務,全面鏈接“三服務”2.0版,以具體的經濟運行指標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湖北:“一業一證”“一事聯辦”讓企業少跑路
近日,湖北省武漢光谷對首批15個試點行業實施“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了一單告知、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證準營,企業最多跑一次就能拿到行業綜合許可證,解決了以往多頭申報、反復填表難題。首批15個試點行業包括開藥店、開餐館、開超市、開KTV、開網吧等,均是與市場主體關聯度高、生活中常見的業態場景。 宜昌市百余家企業信用修復“當日畢”。零見面,即刻受理,即刻審批,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修復“一網通辦”平臺,宜昌市失信企業徹底告別過去信用修復“只能線下辦理,需提交6項材料,經過3級核審,跑4個部門,1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歷史。 2020年,湖北省推行了9項“一事聯辦”,2021年新增10項,同時先行試點100項。例如開超市,涉及到市場監管、城管、煙草等多部門,如今作為試點地區的宣恩縣提供套餐式服務,開啟“一窗收件、聯合現勘、一標審批、同步發證”的服務模式,申報材料由49項精簡到3項,13個環節簡化到申請和現場勘驗2個環節,審批時限由11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小超市現場就可辦結全部證照。宣恩縣“我要開超市”已上線至湖北省政務服務網,系統根據市場主體所開超市類型,自動生成申請表,審核通過后證照可以選擇郵寄到家。 2020年5月,鄂州市成為湖北省“我要開飯店”一事聯辦試點。鄂州市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消防救援等部門的首席審批官多次梳理流程,申報材料由原來的34份壓減到14份,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1個工作日壓縮到10日內,辦理流程由原來的16個合并成4個,還能全程網辦、零跑路。 鄖西縣推出“碼上辦”實行“一事聯辦”之前,辦理“我要開勞務派遣公司”許可,至少要3個環節、提交11份資料、跑腿2次以上,歷時36個工作日。現在關注“鄖西微政務”微信公眾號,點擊“碼上辦”并按系統提示的操作流程辦理,只需1個環節、最多提交9份資料、最多跑1次、2個工作日就能辦好。截至目前,鄖西縣已將“碼上辦”應用到“我要開藥店”“我要開網吧”“我要開飯店”等10項“一事聯辦”服務場景中。下一步,鄖西縣將增加“我要開洗車行”“我要開體育用品店”“我要開文具店”“我要開五金加工店”4項服務。
江蘇:提質增效專攻難點堵點
日前,江蘇省無錫市對上半年優化營商環境的動態監測結果出爐,與2020年同期相比,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獲得用氣及辦理破產6項指標達到國內先進城市水平。企業開辦最快已實現0.5個工作日可以辦結,破產債權人回收率領先于國內先進水平的49.87%。 變“私對公”為“公對公”,實現由“串聯式”向“并聯式”審批轉變,今年無錫市錫山區首創開具企業上市掛牌守法證明“一件事”服務舉措,將涉及人社、市場監管、稅務等8個部門的企業上市掛牌守法證明事項進行整合再造,通過專窗前臺接件、職能部門后臺聯辦、前臺窗口一次出件,為企業上市合規審查搭建出一條綠色通道。 《無錫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1》有80項重點任務,上半年完成率已達66.5%,全市98.1%的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92.4%的事項“不見面審批”、89個事項跨省通辦。 上半年,無錫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0.2萬戶,同比增長63.4%。監測顯示,市場主體對無錫市營商環境的總體評價為8.75分,66.51%的受訪企業表示愿意向朋友或合作商推薦來無錫投資。在企業滿意度的18項指標中,獲得信貸拿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分,很大程度得益于申貸企業納稅信用從A、B級擴展至M級,上半年新增受惠企業8.55萬戶。 作為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聚集區,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圍繞生物醫藥行業和企業發展所需,著力解決企業在產品研發、特殊貨物通關、融資、國際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 蘇州工業園區專門制定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在嚴格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允許企業進口相關器械供內部研發使用。對符合辦法所規定產品范圍和分級標準的,由申請企業制定自主管理方案,明確專人管理,建立使用臺賬并嚴格逐筆記錄,確保相關器械用途合規。截至2021年7月,已有16家企業238批次、44個研發項目的產品進口實現順利通關。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積極與浦東機場海關對接,開展長三角一體化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協同試點,創新推出事前風險評估備案、事中兩段布控處置、事后風險驗證的管理模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相關特殊貨物快速通關。 蘇州工業園區根據生物醫藥企業知識密集度高、具備較多“高含金量”專利的特點,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模式,按照“政府引導為主、企業自主參與、產品市場化運作”原則構建專利池,以企業授權專利作為底層資產,同時引入園區國有企業增信,面向投資人發行證券化產品。首個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金額4500萬元,票面利率3.95%,具有額度高、成本低、融資期限長等特點。 蘇州工業園區專門發布生物醫藥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將國際生物分子學技師等27個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醫藥領域國際職業資格納入目錄。取得目錄內相關資格證書、且在園區內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在符合學歷資歷等申報條件情況下可直接認定相應國內職稱,無需參加逐級評審,為園區內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1800家,2020年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