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服貿會一角。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苗露/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季曉莉
近日,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通知》指出,將尊重市場、高效便利,遵循法治、協同治理,對標國際、改革創新,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創新監管方式、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口岸營商環境。
政策風向:尊重市場、遵循法治、對標國際
《通知》提出,要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將棉花等進口關稅配額事項納入“單一窗口”,實現在線和無紙化辦理;創新“外貿+金融”“通關+物流”等服務模式,推進企業跨境貿易檔案庫、物流協同、金融保險、通關物流全流程評估等功能實施;加強“單一窗口”與境外互聯互通,支持地方“單一窗口”拓展特色服務功能。而且,要在全國主要海運口岸繼續推進集裝箱設備交接單、裝箱單、提貨單等單證電子化,在集裝箱干線港推進基于區塊鏈的集裝箱電子放貨平臺應用,推進空運提貨單無紙化,研究探索國際鐵路聯運運單電子化,推廣智能卡口、無人集卡、智能理貨、輔助機器人、貨物智能識別等技術應用。 《通知》提出,依托“單一窗口”建設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運單申報、運輸鑒定報告、貨物跟蹤、航線網絡可視化等“一站式”服務;建設全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系統,為承運人企業提供多式聯運“一站式”服務。 除了推進口岸環節政務服務網上辦理,推廣“一站式”海運業務查詢辦理平臺,通關狀態查詢和通關流程全程可視化,《通知》強調要優化完善“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制度,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企合作關系,線下線上相結合,及時推動解決企業反饋的問題。AEO企業是中國海關信用狀況最好的企業,今年6月底,全國共有AEO企業28473家,其進出口值占到全國進出口值的約53%。今年海關總署向AEO認證企業實施5大類22項優惠管理措施。同時,高級認證AEO企業還可以直接享受已與中國簽署實現AEO互認的46個國家(地區)海關提供的通關便利措施。 《通知》強調,圍繞“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建設,積極推進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通關監管合作和信息互換,重點加強跨境班列雙邊鐵路部門運營數據預先交換、集裝箱檢驗監管信息互換、壓縮班列在口岸場站停留時間等跨境通關對接合作。
數字化:科技賦能跨境貿易便利化
近年來,廈門以集成化改革賦能口岸營商環境,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第一名。結合數字自貿區建設,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推廣“互聯網+港航服務”智慧提效模式,建設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集裝箱船舶智能裝卸平臺、船舶引航可視化平臺等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港物流信息無縫鏈接、便捷共享、動態跟蹤和無紙化交接,碼頭閘口通過時間壓縮2/3,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1.56億元。 福建省口岸辦建成并上線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進出口貿易“一口接入、一口對企、一口受理、一窗通辦”,惠及生產、貿易、倉儲、物流、電商、金融等各類企業,提供關、港、貿、稅、金一體化服務,注冊用戶1.8萬家,年業務總量超過5000萬票;先后集成涵蓋海關、邊檢、海事、金融、保險、外匯、稅務、港口物流等多個部門業務,業務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共享;全省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較上線前分別壓縮70%、90%以上。 再如,集裝箱吞吐量超過7000萬箱,跨境貿易額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4個灣區中排名首位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打造大灣區貿易“新基建”項目,依托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通過智慧港口、智慧監管、智慧貿易和智慧金融四大服務解決方案,支持大灣區五大直屬海關轄區之間貿易各方的互聯、互通,是大灣區首個貫通港口、海關、物流、企業、金融等貿易全流程的互聯共享區塊鏈網絡。 具體來看,智慧港口以招商局深圳西部母港為樞紐,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大灣區內物流要素高效流動;智慧監管深化關企合作,通過區塊鏈各方信息交叉驗證,實現監管協同一體化通關,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的實時全流程智能監管和駁船的在途監管,真正做到“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智慧貿易營造信任、便利、高效、可追溯的貿易環境;智慧金融則基于多方交叉驗證信息,優化出口退稅融資、跨境電商金融等數字金融服務。 近年來,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上線,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區塊鏈技術與跨境貿易中的交易、金融、物流、監管等各環節的深度融合。基于區塊鏈打造鏈接各參與方的網絡,應用FiMAX先進密碼學方案,在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打破跨境貿易中的數據孤島;運用3D ZKP技術,系統可交叉驗證加密后的各源頭數據,并根據驗證后的信息生成通關中的重要單據,降低各方的操作成本和操作風險,構建實現貿易便利化的基礎設施。 而杭州由于跨境貿易主要依賴于外地口岸,重點加強與上海、寧波、嘉興等口岸城市的交流溝通,大力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2020年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較2017年壓縮50%以上;全面上線智能審核系統,實現16種原產地證書24小時全天候智能審核;全國首創“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包裹退貨”新模式;率先試點跨境電商B2B出口,實現4種通關模式全覆蓋;全面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申報功能應用率達到100%。 深圳海關充分應用智能信息化技術,推出一系列便利辦事項目,今年上線的深關“陸路通”小程序,跨境司機可實時查看車輛查驗進度和海關即時通知,并與工作人員進行在線信息溝通,大幅減少司機到場次數的同時,能有效降低陸路口岸因人員停留、聚集和面對面接觸導致的疫情傳播風險,目前小程序訪問量已超過350萬次。 湖北省近年來上線跨境電商數據共享平臺,通過對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獲取海關跨境電商清單數據,為銀行提供跨境電商清單自動核驗服務,有效提升了跨境電商企業收付匯業務辦理效率。企業僅需提供海關清單編號,銀行即可通過平臺實現批量自動核驗,業務辦理耗時從2個工作日壓縮到半小時。 目前,區塊鏈金融數據存證與結算體系建設正在成為貿易便利化的新課題。一直以來,貿易融資存在核驗流程復雜繁瑣、時效性差和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從2017年開始,部分國內銀行已經開始思考打造自己基于區塊鏈系統的貿易金融平臺,通過貿易金融項下的區塊鏈信用證、保函、福費廷(即包買票據)、保理、票據,以聯盟鏈的形式建立銀行間報文交互網絡。國內銀行、境外分行、國際銀行以平等、共享、自由的身份加入,海關、稅務、司法、工商也可以參與共建生態。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數據交易平臺,可以形成更大規模的全球化數據交易場景。
國際經驗:“企業導向”和“伙伴關系”
近年來,全球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挪威是在歷年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始終排名前列的國家。挪威在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后率先成立了“國家貿易便利化委員會”(NCTF),包括財政、商務、交通、統計、國家安全、食品安全等15個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會、船東協會、商會等11個商業組織及大型進出口商。委員會明顯改善了商界和政府邊境管理部門的對話,開發邊境貨物快遞通關系統,減少挪威海關持續重組給經營者帶來的影響,簡化重復的單證檢查要求等。 韓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亞洲處于前列,近年來主要推進和完善AEO制度,為符合安全要求的國際供應鏈參與方提供快速通關、降低查驗率、韓國伙伴關系等通關便利。在財務清算能力、安全管理水平、內部控制情況符合要求的“認證經營者”可以免除海關稽查和外匯交易稽查,通過企業ERP系統進行進出口申報和電子化通關稽查,降低查驗率或在選中查驗時享受優先查驗待遇,提供快速通道加快進出境手續。韓國海關已經完成與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澳大利亞等20個經濟體的海關AEO互認,有效地擴大了“認證經營者”的對等優惠區域,充分提升了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開發、使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國家,1989年即成功上線運行的新加坡貿易網,允許所有相關公共及私營部門通過電子方式交換貿易信息、簡化處理流程以提高效率。目前,該系統已經完全實現全年全天候運行,完全替代了以往貿易商需要提交紙面單證的繁雜程序。新加坡還建設了全國性貿易及物流IT平臺TradeXchange,已實現與世界各國商業系統和管理系統的對接;開發了“網絡化貿易平臺”,為新加坡成為全球領先的貿易、供應鏈、貿易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平臺的開發和運維均由私人企業負責。截至2019年,新加坡已經在全球建設了50多個連接點。 美國的突出經驗是完備、科學、規范的國內機構立法和安全、高效、便捷的通關管理流程,以及與先進、完善、安全的系統設施緊密結合。2016年,美國《貿易便利和貿易執法法案》生效,在國土安全部2003年成立后首次實現了對美國海關的全面授權。2016年,美國政府增加了對“自動化商業環境”系統的財政投入,該系統可以全面連接美國海關、國際貿易參與各方以及其他47個政府機構并實現充分的數據共享、信息共用,允許遠程報關和提前報關,自動處理全部進出口數據信息,實現了在加強邊境安全的同時便利合法貨物流轉的雙重目標。美國還開發完善了“國際貿易數據系統”,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一站式”數據收集服務。 這些國家的經驗證明,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企業導向”的原則和“伙伴關系”的理念,充分提升針對廣大中小企業的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口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創新、優化貿易通關流程和物流處理流程;提升海關風險管理水平,豐富貿易金融種類,完善貿易物流基礎設施,加強對貿易商和相關利益攸關方的培訓;充分使用先進技術裝備,加強信息公開,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的數據共享和信息共用;加強與國際、地區和國家層面對口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國別合作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