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趙慶國 田新元 李宏偉
6月11日,“引領區改革創新暨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成果發布會”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行。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介紹,今年1月《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公布以來,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截至目前,139條改革試點任務已落地67條,成效初步顯現。 浦東新區是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是實施國家戰略的核心區、突破口、試驗田。試點以來,浦東將“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基層創新有機結合,始終保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改革底色,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如今的浦東,已經從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走向攻堅破冰的試驗田,一項項改革措施、一條條開放政策,在這里完成試點任務、取得經驗后,正在陸續被復制、被推廣到全國。 2013年11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僅從經濟體制改革看,一些重大改革任務相繼落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在中央統一指揮下,各地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信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在中央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部門協調機制,加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為改善市場環境和社會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進展,表現為“五個統一”和“三個規范”。 “五個統一”:一是市場基礎制度更加統一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從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至現行版的117項,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出臺,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加快健全;二是市場設施更加統一暢通,多式聯運“一單制”、公共資源交易等政策出臺,現代流通網絡、市場信息交互渠道等設施持續優化,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降至14.4%;三是要素資源市場統一邁出更大步伐,全國土地二級市場線上交易服務平臺開通運行,部分地區實現區域間職稱互認,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出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四是商品服務市場統一邁向更高水平,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臺上線運行,質量標準等體系不斷健全;五是市場監管更加公平統一,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規定出臺,2022~2023年累計清理取消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不合理的罰款事項45項。 “三個規范”:一是建立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問題整改和典型案例約談通報制度,發布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防范事項清單;二是開展妨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問題線索核實整改,推進工程建設和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為經營主體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三是推動有關方面對現行有效的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等規章政策進行梳理,修訂或廢止了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舉措。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開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系列行動,持續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走深走實。一方面,抓緊完善制度。制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標準指引,報請出臺實施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社會信用建設法,把有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項制度規則立起來。另一方面,抓緊破除障礙。構建問題舉報核查及整改通報長效機制,深入開展重點領域市場分割、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持續通報典型案例,發揮鏡鑒作用,把不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障礙掣肘破除掉。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建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放在重要位置,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出臺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定優化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以及中西部、東北等地區。隨著有關政策持續顯效,我國利用外資保持了穩中提質的態勢。 為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做好“引進來”“走出去”兩方面重點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推出七批重大外資項目。前六批40個項目完成投資730億美元,其中23個項目全面或部分投產,部分項目是相關外資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或生產基地。第七批1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50億美元,涉及生物醫藥、汽車制造、新能源電池、化工等多個領域。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目的是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貿易投資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作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邁上新臺階。 自貿試驗區既是開放的窗口,也是改革的試驗田。十年來,21個自貿試驗區累計部署3400多項改革試點任務,涉及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自貿試驗區政策制度框架體系。 從推出全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到上線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從創設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到設立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制造企業,自貿試驗區創造了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眾多“第一”,一項項制度創新從自貿試驗區推廣到全國,推動構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隨著2025年底封關運作日益臨近,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這里每天都在加快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每一個案例都在詮釋“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身邊的改革給予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十年來,隨著《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大批重磅文件的出臺,中央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破除隱性壁壘,持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究制定銀發經濟發展政策等,持續深化群眾身邊的“微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改革好不好,群眾說了算。不久前,廣州舉行了首批十大“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率先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跨境電商綜試區制度改革創新”“基于大數據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惠企政策‘一門受理、限時辦結’‘免申即享’”等案例入選。 廣州市委改革辦開展“最具獲得感”改革評估工作,以評促改、以評促進,更好把握改革“為了誰”、更好明確改革“抓什么”、更好提振改革“精氣神”,激勵引導廣州改革工作更好對接發展所向、基層所盼、群眾所需。 據了解,接下來,廣州市委改革辦將發揮好首批“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及時總結一批新的改革創新舉措和鮮活經驗,著力打造更多群眾認可的改革品牌,不斷提升廣州改革“顯示度”和影響力,推動改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在江西省,政府著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高群眾辦事獲得感。近年來,江西聚力打造線上線下“一件事一次辦”“異地通辦”主題集成服務改革新模式,將多個部門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企業群眾視角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化辦理,實現了辦事環節、申請材料、辦理時間和跑動次數的精簡優化。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體擘畫。2019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頂層設計。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我們期待會議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