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開展的漢服活動。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供圖
孫 磊 韓國鵬 本報記者 | 尹明波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 以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為內核的人文經濟學理論,正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2023年9月召開的中共山東省濰坊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富含人文經濟學內核的“一七五一”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加快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成為關鍵標志。不難看出,濰坊市的這個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突出“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主題內容,彰顯了濰坊人勇立潮頭、爭先包容的人格特性和沉穩務實、守正創新的文化底色。一堂生動的人文經濟學實踐課,在“世界風箏都”開講。
以文化“活化”經濟,為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為濰坊增添了包括風箏之都等許多城市標簽,留下了十笏園等一眾人文印記,陸海思潮、南北文化在此交融碰撞,重農厚工興商精神在此孕育升華,名揚中外。濰坊的人文經濟學實踐,落點就是文化與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改革破難題、以開放促發展,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持續激發文化動力活力,并由此引領城市經濟、促進文化傳承,從而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創造。 濰坊先后成功摘取國際和平城市、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等文化名片,為城市經濟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 圍繞全面提升全民閱讀質量和水平,濰坊市著力打造“書香濰坊”城市閱讀品牌。2023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拓展30家以‘超然’城市書房為代表的新型文化空間,打造15分鐘城市閱讀圈。”這一年,全市舉辦全民閱讀活動近5000場,新增閱讀推廣組織172個、閱讀空間224處。 而濰坊市圖書館則讓文化“老底子”成為軟實力“新動能”,為建設“更好濰坊”提供文化支撐。2013年落成的濰坊市圖書館新館,年均接待讀者已經從2萬人次增長到目前的160余萬人次,濰坊人的“文化”元素日益厚植。濰坊還扎實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濰坊群眾文化滿意度連續3年位居山東省前三,連續4年獲得中宣部組織的“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全國第一名。這正是以文化“活化”經濟的一個縮影。 3月30日,濰坊市委書記劉運在會見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等中國工程院院士時明確表示,“我們將用心用情為各位院士專家搞好服務,為大家在濰工作生活創造優越條件、營造最優環境。”5月15日~16日在深圳學習考察時,劉運直言,“濰坊始終把企業家作為最寶貴的財富,充分尊重企業家、熱情服務企業家、全力成就企業家。”這體現了深厚歷史文化的“開放包容”“愛才惜才”,彰顯了濰坊“自信大度”與“求才心切”。今年第41屆國際風箏會暨2024風箏嘉年華期間,濰坊邀請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參加相關活動,上半年組團“走出去”也不下四五次。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237萬人,擁有國家級重點人才144人,均居山東省前列。
以經濟“活化”文化,支撐文化賡續傳承
人文經濟學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經濟發展的目標瞄準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提升。在濰坊,文化浸潤經濟的同時,經濟也在融入文化的血脈,并為文化賡續傳承提供物質支撐。 2024年濰坊市推進的重點文旅產業項目達124個,總投資749.3億元,將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風箏博物館VR體驗、青州人工智能學習體驗中心等一批數字文化體驗項目的實施,更是為文旅產業的迭代升級積蓄了磅礴發展的后勁。 對于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濰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擁有全國首批七家之一、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000余處,國有館藏文近物52萬余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均居山東省前列。 濰坊堅持“以文興業、文旅融合”,扎實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已建成82家博物館,為文化加固基礎。作為古“九州”之一,下轄青州市把保護放在首位,把發展作為關鍵,不斷激活文化生命力、提升城市軟實力。投資10億元、占地10萬平方米的青州博物館新館去年5月開館,已吸引國內外數十萬游客前來參觀,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交流交融的新地標。 近年來,濰坊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文化鑄魂、文化賦能,聚焦加快文化繁榮發展,先后出臺實施《濰坊市文物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和十余個規范性文件,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助力文化傳承。2023年,東坡文化節等活動精彩紛呈,莫言文學藝術館建成啟用,下轄多個城市入圍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2024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從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大文化賡續傳承的支撐力度,即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積極推動文化出海,活化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高地;推動文旅融合升級,深化“文旅+”行動,大力培育新業態,催生文化旅游發展“新增量”;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檔升級,深化精品文化藝術創作,講好新時代“濰坊故事”,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獨特魅力。
以人文“活化”城市,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濰坊,沃野千里、物產豐饒。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喚醒的是中國傳統農業力量;秉承古老農耕文化智慧的濰坊人在實踐中打造“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探索的是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9.15億元,比2018年增長3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比2018年增長46.7%。目前,濰坊正在加大改革賦能,加速實現鄉村振興。 人文與城市共生,相得益彰。濰坊注重推動傳統與現代結合,促進文化發展并與經濟融合,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以人文“活化”城市,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添彩“更好濰坊”。 濰坊人固有的勇立潮頭、爭先奪位的人格特性,處處可見。去年以來,濰坊市致力于爭當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排頭兵,實現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雙保、雙促進”。2024年,濰坊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527個,其中144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數量居全省第2位;截至目前,濰坊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超1000萬千瓦,居山東省首位。濰坊還不斷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先后四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功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新質生產力不斷涌現。數據顯示,2023年濰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8.85%,高于山東省7.5個百分點。 2024年1月起,濰坊市城鄉低保分別由每人每月944元、770元提高到1030元、835元;目前全市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4033個,常住居民簽約率59.55%;2023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0萬人,成功爭創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制定全國首個零工市場建設地方標準,山東省推廣的“社區微業”讓更多勞動者有業可成、有夢可期……近年來濰坊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百姓看得見、可獲得。 濰坊是山東乃至全國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去年濰坊市推出142項年度改革任務,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制度創新成果,受到山東省委、省政府肯定。濰坊已與218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吸引了94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投資興業,在72個國家和地區建設布局海外項目,與24個國家的44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關系。 6月22日舉行的中共山東省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會議明確,“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擔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全面促進文化繁榮興盛。”這道人文經濟學“命題作文”,濰坊人正在搶先作答: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606億元、穩居全省第一梯隊,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為1714億元、同比增長6.4%,高于全省均速。“世界風箏都”里的這堂人文經濟學實踐課,濰坊人一定會越講越精彩。一個“更好濰坊”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