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王健生
“市場化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也是難點!薄耙厥袌龌母锸切聲r代市場化改革再出發重要標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7月6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北京舉辦《要素市場化改革》出版發行暨深化改革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市場化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重中之重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市場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在2020年、2021年中央分別出臺了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及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有關意見。 今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還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對于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深化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要素市場化改革是目標導向改革和問題導向改革的重要結合點。市場化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也是難點。 經過40多年的改革,我國商品市場化的程度已經達到98.5%。與此同時,要素市場化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依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要素市場化改革的任務依然艱巨和復雜。 “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就需要加快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市場化進程。既需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更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彭森說。 彭森表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中,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在市場化改革中,要重點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創造力、競爭力的經營主體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方面。 談到要素市場化改革,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社長胡敏認為可以從三個關鍵詞來認識:要素、改革、市場化。他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這為我國要素市場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第一次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對國民經濟產出作出貢獻的傳統生產要素和新型生產要素。 “一定意義上說,正是這一系列生產要素的潛力發揮,及其通過優化組合、有效配置釋放出的巨大潛能,有力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并取得輝煌成就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生產要素本身就是生產力的核心,更是孕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焙粽f。 以改革為突破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時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更好相適應。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边@充分體現了要素市場化改革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高標準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就是市場的發展程度要提級,從原來充分發育產品市場,到重點發育要素市場。 “要素市場化就是高標準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高標準一定是全面的市場化改革、深度的市場化改革,讓要素能夠更充分發揮它的活力和發揮它對經濟發展牽引力的市場經濟!眲⑹赜⒄f。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要素市場化改革中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是關鍵,也是基礎。促進共同富裕,前提是要素市場化改革。而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前提就是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擴大內需,關鍵在于城鎮人口的增長。他同時建議,加快推動社會領域的改革,與經濟改革相得益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談到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時表示,“如果能夠把一系列改革統起來,房地產去庫存、農民工落戶、新型城鎮化的問題,包括擴大內需和下一步共同富裕的問題以及農業現代化、土地規模經營,各方面也都能夠解決了。它是一個能夠多贏,能夠解決多方面問題的重要的事!
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六個主要路徑
《要素市場化改革》一書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組織編寫,彭森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重大項目"研究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課題組認為,要素市場化改革是針對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完善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所進行的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突破,也是新時代市場化改革再出發的重要標志,只有真正放開要素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暢通要素流動,全面提升要素配置的效率,才能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釋放經濟增長動能和推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有助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也是處理好我國發展面臨的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多重性制約的關鍵,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加快,資本積累速度逐步放緩,加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難度加大,需要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突破一批束縛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 這一著作梳理出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六個主要路徑,即加快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交易機制,完善產權等要素市場的基礎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培育自主決策的市場體系,以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促進要素市場化改革。 同時,該書提出一系列建議,如分階段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樹立以主體平等、機會平等、結果平等為核心的勞動力市場改革價值取向;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優化資本市場退市機制;加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力度,加強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的融合發展;明確數據要素的權益屬性和權屬分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