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的中車鐵投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生產車間內,氫能源智軌電車總裝下線。該氫能源智軌電車由我國自主研制,將于今年8月在宜賓智軌T4線投入使用。圖為駕駛人員在操作該氫能源智軌電車。新華社
本報記者 | 王進
盛夏時節,四川成都龍門山美景如畫,“天空之眼”基地內各種無人機在空中翱翔,令人眼花繚亂。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讓這里“無中生有”建起8個試飛場地、18大測試場景,匯聚起90余家企業,實施50余項關鍵技術突破,與催生的精品民宿集群、19處高品質消費場景形成全鏈“共享+”社區經濟體,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年收入500余萬元,集體資產從100萬元增加到2億元,3年增長200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始終把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及時在川落地落實見效,自主創新改革取得明顯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如今,地區生產總值10年連跨4個萬億元臺階,2023年突破6萬億元大關、達到60132.9億元,躍居全國第五,增速并列排名前十大經濟大省第一位,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日益凸顯。
服務國家戰略重點改革落地見效
2021年8月,一種可以當現金使用的“生物創新券”在天府國際生物城悄然推行。如今,該券使用范圍已擴展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有40多家企業申領,累計發放創新券4329萬余元,直接撬動生物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合同額超2.4億元。 近年來,四川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總牽引,推動建立重大事項一體推進機制、創新政策協同聯動機制、共建共贏利益聯結機制,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改革落地見效。 出臺專項改革方案,建立互利共贏的地方留存部分稅收分享機制,組建全國首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聯合印發汽車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上線運行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臺,400余家車零部件企業相互服務整車配套,全域配套率達80%。 出臺意見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印發實施萬達開、川南渝西等10個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臺總體方案,聚焦政策互認、一體規劃、設施互聯等領域先行先試,攜手打造川渝融合發展“橋頭堡”。 建立川渝黨政聯席會議機制、省市領導聯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項目工作機制,搭建雙城經濟圈項目管理服務網絡平臺,2024年滾動實施共建重大項目300個、總投資約3.6萬億元。 推動政務服務“川渝通辦”,311項服務事項實現異地通辦,累計辦件量超過1800萬件次,實現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立破并舉”
7月3日,位于國網四川電力公司的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大廳內,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這個月電力交易數據和市場供需信息;旁邊電力市場專欄里《一圖讀懂電力零售套餐》等電力市場交易宣傳資料全面豐富;5名座席服務人員繁忙地接聽著熱線電話…… 近年來,四川“立破并舉”推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全國率先啟動區域市場一體化探索,聯合印發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建立跨省公平競爭審查協作機制和全國首個跨行政區域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協作機制,推動信用“紅黑名單”互認共享、民營企業異地維權互認等。 選取成都、德陽等7個市開展兩批次省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探索數據要素創新應用,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掛牌全省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 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推動實現全省工商業用戶同價等“六個統籌”,市場運營水平持續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共注冊經營主體逾5.6萬家,較2016年改革之初增長近60倍,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達9119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2.4%。市場交易品種豐富程度、交易方式靈活程度和交易開市頻率均居全國第一。
優化營商環境國企民企“兩手抓”
近年來,四川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兩手抓,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體制機制,經營主體活力持續激發。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實施“1+6”重大專項改革,重組整合一批大企業大集團。2023年四川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8.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利潤總額達1433億元,同比增長25.1%。 構建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2”政策體系,“一對一”跟蹤解決企業訴求,“真金白銀”幫助民營經營主體解難題、渡難關、增信心,全省民營市場主體突破800萬戶,民營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
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優化
6月27日,巴南高鐵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巴中、南充儀隴革命老區不通高鐵的歷史,將進一步加速沿線開放開發利用,推動協同發展。 加快完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機制,實施都市圈產業建圈強鏈攻堅行動,跨市域協作配套企業增至1551家;啟動建設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四市校地合作項目超300個。 “一中心一方案”支持省域經濟副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下放一批省級行政職權事項,激發地方發展潛力,做強支撐更有力的次級增長極。 制定出臺推進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和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省內先發地區、國有企業與欠發達縣域結對幫扶機制優化完善。
高水平開放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
四川堅持自貿試驗區改革引領,以開放促改革,深入實施中央賦予的159項改革任務,探索形成8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12項獲國家層面復制推廣,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 積極為外資在川發展創造更具吸引力政策環境,成功爭取23條產業條目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全省條目數達63條,居西部第一。制定全國首個與外商投資法緊密銜接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出臺自貿試驗區建設管理辦法、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45條”措施。 實施貿易便利化舉措,制定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與多式聯運工作方案,創新“區域聯動”和“多點報關、多點放行”通關模式,深入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通關成本降低約60%。
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品牌加快塑造
人民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四川以人民為中心,因地制宜謀劃改革試點,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品牌加快塑造。 據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完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在全國率先探索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試點被譽為科技領域“小崗村”試驗。累計完成分割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改革經驗被國務院在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推廣,成為國家科技成果評價綜合改革4個試點省份之一。 創新謀劃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在1個國家級新區、4個省級新區、2個經開區和2個高新區探索以清單式批量授權方式賦予試點區域亟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25項、配套支持政策249項。試點以來,9個試點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12.7%,高于全省6個百分點。 高質量建設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創新實施區域協同共富、消底提低擴中等“六大行動”,探索低收入群體托底、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共同富裕投入“三項機制”,建立釩鈦、康養、水果等特色產業共富聯合體,打造“共富農場”“共富工坊”“鄉村發展公司”等共富場景,縣(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與最低倍差縮小至1.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0以內。 黨的十八大以來,8000多萬巴蜀兒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20307元、7001元分別增長到2023年的45227元、19978元,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1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