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縣中電500MW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遼寧省發展改革委/供圖
本報記者 | 成靜 施文郁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遼寧省委、省政府深諳發展縣域經濟對于東北振興的重要意義,聚焦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打造新時代“六地”,帶領全省上下充分發揮縣域特色資源優勢,增強產業支撐、促進城鄉融合、推動改革創新,持續完善軟性支持,不斷提高硬件水平,使遼寧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數據顯示,2023年,遼寧省41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140.1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6.9%。 今年7月,遼寧省在全國率先召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郝鵬指出,要聚焦重點目標、加快補齊短板,奮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從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到工業的智能化升級;從服務業的蓬勃興起,到新興產業的嶄露頭角,遼寧縣域經濟正以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奏響一曲激昂奮進的發展樂章。
發揮特色優勢 鍛造富民產業
曾經,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遼寧縣域經濟在傳統產業的軌道上穩步前行;如今,它們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擁抱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新浪潮。 “我們的鋯產品主要應用于核電、航天、航空、石油和化工等高端技術領域,工業級海綿鋯年產能可達5000噸,國內市場占有率超55%,產品遠銷歐洲及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坐落于朝陽市朝陽縣柳城經濟開發區的遼寧華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輝說。 朝陽縣結合縣域產業基礎及優勢,深耕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擁有有色金屬新材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2023年實現產值23.24億元,同比增長26.4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0.6%,海綿鋯、海綿鈦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和10%以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海綿鋯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海綿鈦生產基地。 “到‘十四五’末期,我們力爭將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建成百億產值的戰略性新興成長型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國家級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之都。”朝陽縣常務副縣長武丕春告訴記者。 近日,沈陽市法庫縣舉辦的2024低空旅游嘉年華活動迎來大批游客。游客們在通航基地的低空科普體驗區內觀看無人機展示,模擬操控飛行器、進行飛行訓練……沈陽通用航空經濟區管委會主任蓋小威表示,法庫縣建有東北唯一的有人機與無人機融合運行管理平臺,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通用航空、無人機產業集聚區,也是全國唯一擁有應答機編碼的通航機場,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國際飛行大會。經過十余年的厚積蓄勢,法庫縣已成長為通航產業領域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 “在低空賽道‘起飛’,要歸功于沈陽的基礎優勢。沈陽航空產業擁有沈飛、黎明、沈飛民機等國內知名主機廠所及相關配套企業110余家,直接從事航空產業人員達4萬余人。建立了集民用飛機大部件轉包和零部件制造、通航整機和無人機整機、航空運營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航空體系。”沈陽市市長呂志成表示。 今日遼寧,不但工業發展一路高歌,傳統農業同樣風生水起,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走進大連莊河市光明山鎮,淡淡的草莓甜香在空氣中彌漫。經過多年發展,光明山鎮已經形成了以草莓為主的“一鎮一業”“一戶一棚”特色農業格局。在科學的種植管理和技術指導下,光明山鎮草莓平均年畝產達到5000~6000斤,2023年草莓產業產值超過了10億元。 “原先草莓成熟晚,賣不上高價,現在我們用新技術給草莓苗冷藏,并且在種植中嘗試國外的管理技術,效果非常好。現在草莓成熟早,單價最高能賣到130元一斤。”光明山鎮光明山村草莓種植戶石成祖、李慧夫婦,早年在日本從事農業相關工作,2017年回到家鄉投身草莓種植事業,將國外所學用于農業生產,建設了一座占地10余畝的草莓種植實驗園區,還把高架扦插育苗、穴盤基質育苗等技術傳授給周邊的種植戶,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莊河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獲得了‘世界蜆庫’‘中國貝類產業之都’‘中國草莓之鄉’‘中國藍莓之鄉’等稱號。莊河還是大連‘三農’工作的主陣地、產糧大縣,農業新技術使用面積超過90%,新品種覆蓋率達到100%,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近90%,糧食產量穩定在55萬噸以上。”莊河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野表示。 “遼寧省通過精準科學引導,大力推進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出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縣、建設一批工業強縣、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強縣、做強一批優質經營主體、提升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優勢品牌。”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夏成告訴記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彪在對遼寧縣域經濟進行深入研究后表示,近年來,遼寧縣域經濟發展呈現以下四大亮點: 一是整體發展勢頭迅猛,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今年上半年,多數縣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縣域投資需求旺盛、消費市場活躍,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潘彪說。 二是龍頭標桿競相涌現,示范引領作用明顯。比如,2022年,瓦房店市經濟總量邁過1000億元門檻,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千億縣”;2023年,莊河市、海城市經濟總量雙雙突破600億元。 三是比較優勢發揮充分,產業特色鮮明。先后形成瓦房店軸承、海城菱鎂、興城泳裝、臺安白羽肉雞、康平塑編、清原文旅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累計培育縣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7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家,先后有5個縣市入圍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四是“強縣”和“富民”結合緊密,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高。“各縣市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創造出一大批工作崗位,有效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加速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進程。”潘彪說。
完善基礎設施 喜迎五湖賓朋
沿撫金線公路一路向東南,車子逐漸駛入撫順市撫順縣鄉村振興示范帶。一路上,周道如砥,民居錯落,第一次前來的人們無不為這喜人的鄉村風貌所贊嘆。 這背后,是撫順縣將示范帶創建作為全縣“一號工程”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撫順縣深入實施人居環境凈化整治,全面推進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帶動村民保護生態環境,最大限度保護大伙房水庫水源地,全面提升示范帶生態功能,實現了村莊風貌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等榮譽即是對撫順縣鄉村振興示范帶發展的肯定和注腳。 “遼寧省扎實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重點實施老舊燃氣、供水、供熱、排水老舊管網改造工程,推動27個縣實施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共更新改造縣城老舊管網1284公里,縣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夏成說,目前,共創建美麗宜居村1020個、鄉村振興示范帶23條,排查清理積存垃圾點位10.84萬處,建設改造農村公路5643公里。持續推動4個國家數字鄉村試點、18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建設。落實省級以上財政資金4.35億元,扶持600多個行政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幫助全省18.8萬脫貧人口務工。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縣城風貌促進了文旅產業的發展,也吸引了來自四海八方的游客。 今年6月,長山群島旅游度假區獲評成為全國首個群島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也是遼寧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在這里,既可以漫步沙灘,欣賞迷人海景,又可以深入島內,探尋歷史。 “近年來,長海縣以創建長山群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重要抓手,先后實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景觀建設、旅游秩序規范、旅游環境提升等攻堅行動,著力推進自然生態、文體賽事、鄉村振興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旅游業對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催化、提升作用,促進生態文化旅游功能全面增強,提升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獲得感、幸福感。”長海縣文旅局副局長潘晨旭告訴記者,長海縣成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游客,2023年全年上島游客約1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6億元。 “遼寧全省縣域優質文旅資源星羅棋布,擁有A級以上景區316家,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24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5家、旅游重點村(鎮)116家。”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3年,全省縣域接待游客人次占全省總量33.2%,同比增長147.8%,旅游綜合收入占全省總量27.1%,同比增長168.6%。 美麗的自然風光加上完備的基礎設施,組合成強大的經濟引擎,驅動著各縣域經濟效益節節攀升、社會效益步步提高。
優化扶持政策 增強軟性關懷
在推動各縣域經濟做強做大的征程上,遼寧省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力度之大令人矚目。 潘彪告訴記者,從2022年《關于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最近出臺的《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是從“夯基壘臺”到“立柱架梁”的跨越,兩份文件搭建了遼寧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對發展好的縣域,獎勵可謂‘真金白銀’。”潘彪說,比如,每年遴選5個工業強縣,給予每個縣1000萬元資金獎勵,用于工業強縣建設;每年遴選5個特色農業縣,給予每個縣1000萬元資金獎勵,用于特色農業縣建設;每年遴選3個文化旅游強縣,給予每個縣500萬元資金獎勵,用于文化旅游強縣建設。 “今年,我們按照考評辦法和結果,對剛剛評出的12個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各獎勵1000萬元。”夏成說。 扎實的措施和實在的獎勵讓各縣倍感振奮、摩拳擦掌。 “近年來,瓦房店市不斷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軸承等優勢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全力以赴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2023年共謀、招、推、建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10個,總投資2902億元。”瓦房店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傳英告訴記者。 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則是吸引企業前來投資落戶的法寶,也因此成為縣域經濟做強做大的重要保障。 遼寧雨森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戶遼寧臺安經濟開發區,由于不斷推進數字化生產、節能生產和環保生產,通過引入精細化設備DCS管理系統、國內外先進的高速紙機制造機組、全自動化生產線及行業標準化生產車間等,年產能由最初的6萬噸增長到如今的16萬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目前,雨森二期項目正在推進,計劃總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18.5萬噸生活用紙及6萬噸非織造項目。”臺安縣常務副縣長潘軍勇表示,臺安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實行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經濟開發區、高新農業產業開發區負責人為項目主辦責任人的縣級領導提級包保制度,成立臺安縣重點項目推進辦公室,從項目立項審批到開工建設直至竣工投運,做好全方位、全過程的組織協調服務工作。“我們要用各項貼心服務,讓企業‘來了不想走,投了還想投’。”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各縣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海城市深入開展“我為企業解難題”大比武,為企業在謀項目、拓市場、搶訂單等十個方面提供服務,解決企業問題6487件,幫助企業獲得訂單238.8億元。本溪滿族自治縣緊盯企業需求,三年來為企業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5.35億元。同時,幫助旅游企業解決人才短缺難題,三年來引進中高級旅游管理人才30人以上。2023年,全縣重點景區接待游客人次和收入同比增長近3倍。 站在時代的瞭望塔上,俯瞰遼寧縣域經濟的發展全景,既能看到傳統產業在傳承中煥發新生,又能目睹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這里,不僅有智慧與汗水的交融,更有夢想與現實的交匯。每一個縣域,都像是一位勇敢的開拓者,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共同鑄就遼寧縣域經濟的輝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