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科技創新之花,正在廣袤的西部大地次第綻放。圖為四川德陽市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對G50進行開缸前的檢查準備。新華社
本報記者 | 付朝歡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數據。此前的24天時間里,五場重磅新聞發布會密集召開,涉及10個部門。這五場新聞發布會都圍繞一個中心,即落實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如何讀懂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內在邏輯?如何從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與有效落實存量政策之間的關系,看宏觀政策的延續性?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如何影響經濟運行?
引導經濟進入擴張性循環
受訪專家認為,一攬子增量政策,不論是力度還是范圍,與過往幾次力度較大的宏觀調控政策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若要作比對,和2008年推出的擴張性政策更具可比性,但也有著明顯不同。 “2008年,標志性的是產業政策。這次的范圍更寬,而且更加突出問題導向,以及短期和中長期的結合,把各個方面的政策做了更綜合系統的整合。”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2008年的政策出發點更多是應對外來沖擊。這次主要著眼于國內經濟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關注有效需求、民營企業預期、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的問題,更多是要化解風險。這和2008年外部金融沖擊所帶來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在董煜看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五個方面,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是總體要求,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是主攻方向,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是創造良好環境,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是破解最大風險,提振資本市場是抓預期的關鍵點。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增量政策,實際上是擴張性政策,內在邏輯是要讓整個市場(包括各類經營主體以及居民)恢復信心,讓經濟進入一個擴張性的循環。相較于存量政策,增量政策一定是力度更大,是對存量政策的一個有力補充。同時,增量政策能給市場提供一個“超預期”,從而起到政策的引導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之間是具有連續性的。” 鄢一龍說,可能有人會擔心增量政策出臺之后會造成新一輪的產能過剩、新一輪的無效投資。其實不然,增量政策都是和存量政策特別是中長期規劃所確定的政策有機銜接起來的。“所以說,有很大一部分增量政策,實際上是把已經想要做的事情提前加快來做。” 還有人會擔心,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會擠壓宏觀調控的政策空間。對此,鄢一龍表示,從發展方法論的角度來說,經濟發展有兩種平衡,一種是積極的平衡,一種是消極的平衡。對于當前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有人主張采取收縮性政策,比如去杠桿、停基建等舉措,以為這樣可以把風險控制到最小。“問題在于,不發展本身就是最大風險。如果完全從降低風險著手,反而會釀成一個更大的風險,這就是追求‘消極的平衡’。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實際上是去追求‘積極的平衡’,是為了解決問題,從而創造新的空間。” “我們要在動態中看待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動態中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把政策空間看成一個固定的東西。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只有讓經濟進入擴張性循環,才能更好地解決現在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鄢一龍說。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從“紙面”到“地面”,宏觀政策要經歷謀劃、制定、出臺、實施等階段。如何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重要抓手。 記者注意到,從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至今,在多場重要會議、多個重大場合上,都能看到“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表述。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在“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前面增加了“切實”二字。 10月8日,國務院以“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協同提升實施效果”為主題進行第十次專題學習。會議強調,謀劃制定政策要充分考慮政策初衷、目標取向、功能定位,確保各項政策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政策實施和評價也要體現一致性要求。 在同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介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有關情況時也表示,政策出臺前,要經過一致性評估進行充分論證;政策執行或調整時,要與宏觀政策取向持續保持一致;政策落實后,要對政策效果及時檢視評估,整個過程中與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的要及時調整或暫停執行。 董煜曾撰文指出,此次關于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的要求,不再只限于政策出臺前,而是把一致性的要求貫徹到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這是一個重大變化,意味著在政策操作中多了很多糾偏的空間,對政策的判斷和調整會更多與實際成效結合在一起。 “這也反映了今后的宏觀政策更加注重靈活性。”董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宏觀政策一致性評估本身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了,這次增量政策更加重視對預期的引導,更加注意避免限制性、收縮性政策的出臺。 10月8日的國務院專題學習會要求,“各部門各地方要增強政策一致性的意識和能力”,“各部門要探索建立自評估機制”。對此,董煜表示,各部門應更加突出責任意識,把好第一道關。“因為日常性政策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通過各部門和綜合協調部門共同去進行一致性評估。這當中,需要一些機制上的設計。比如,在如何強化銜接程序等方面,作更加細致的考慮。同時,還應深化研究政策和預期的關系。比如,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去開展一致性評估,目前還缺乏一些有效的經驗。這些都需要在政策實踐中去不斷總結,去不斷提高質量和水平。”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彥斌于2020年提出宏觀政策“三策合一”,即將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納入統一的新理論框架,在國內學界得到認可。陳彥斌也提示,經濟運行是一個有序演化的動態過程,在政策實踐中需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避免對“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進行過度解讀或者泛化處理。二是避免“政策共振”效應導致經濟波動性加大。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支撐
四季度是沖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關鍵期。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實現今年4月以來增速連續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穩;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5%、9.1%;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這些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向陽面’。”鄢一龍說,“我們在調研時,發現新質生產力是最突出的,這實際上標志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周期。” 鄢一龍認為,現在經濟最大的問題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今年推出的“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逐步釋放,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出口也能保持較強韌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當前經濟熱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存量政策有效落實和增量政策加快推出,9月份以來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10月份一些高頻數據增勢良好。“下一步,政策的支撐效應會加速顯現。四季度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足夠的支撐,預計全年能夠較好完成目標任務。” 一攬子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有望改變中國經濟運行曲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預判,中國經濟四季度或將出現“V”型反彈。“現在外部環境也于我有利,要抓住這一機會窗口,為明年‘十四五’順利收官乃至‘十五五’良好的開局打好基礎。”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信息,截至目前,增量政策措施有將近一半已經出臺實施。下一步,還將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繼續出臺實施,包括最大限度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適當擴大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明確階段性涉企政策后續安排,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并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本專科生和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并推動降低貸款利率等。 “有一部分政策現在也還需要走相關的法律程序,有一部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確實還會做一些調整,根本性目的是看經濟是不是恢復了回升向好的態勢,看問題和風險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政策的力度、時長要和政策目的進行結合。”董煜表示。 “所有的政策在推動實施過程中都要考慮節奏感,考慮政策的銜接協調。”董煜表示,現階段,這一攬子增量政策“組合拳”已經很綜合了,但它在整體經濟工作中,依然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增量政策“在路上”。后續還要和2025年的經濟政策、和“十五五”規劃去做銜接,“十五五”規劃帶來的“增量”將是中國經濟下一步走穩走好的重要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