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安寧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610580.1億元,同比增長1.2%,同時民營經濟相關工業增加值、利潤指標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當中國這艘巨輪在波濤洶涌的世界經濟海洋中航行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猶如巨輪的雙引擎,共同驅動著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持續發展。
步入協同發展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日漸清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重申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釋放了推動國企民企深化合作、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明確信號。 從發展成效看,國企頂天立地、民企鋪天蓋地的企業發展格局不斷豐富,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協同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國有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廣泛的市場影響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動力。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86.6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潤與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營業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效率指標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達1.4萬億元,同比增長1.9%;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達人均78.9萬元,同比增長4.6%;營業收入利潤率達7.4%,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保持穩中有進、質效向好。 ——民營企業以其靈活的機制、創新的活力和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營經濟相關工業增加值、利潤指標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以人民幣計價的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9.4%;第二產業民間投資增長13.2%,反映出實體經濟領域民間投資信心較強。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086.48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37%,同比增長3.93%,10余年間增長超4倍。其中,民營企業5554.23萬戶,同比增長6.02%;個體工商戶12532.25萬戶,同比增長3.03%。 ——國企民企分工互補、量質齊升。以科技創新為例,中央企業在國家戰略領域擔起使命,其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牽頭建設了24個創新聯合體,與民營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聯合攻關,在工業軟件、工業母機、算力網絡、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
利益共同體打造持續強化
在國企和民企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的過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繞不過去的深度融合方案。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來,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開展股權合作,金額超過3900億元。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國企民企在資本合作上取得重要進展。 通過讓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親密接觸”、取長補短,不斷適應市場的國有企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國有資本正在實現浴火重生。 被譽為“中國重機工業的搖籃”的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重工”),擁有多種重型機械制造能力,為冶金、礦山、隧道、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大型裝備,卻一度面臨破產重整的困境。2019年,方大集團入股北方重工,“不派一個人,只輸入資金和機制”,近5年投入近2500萬元,實行激勵機制,搭建能者上庸者下的舞臺,極大地激活了全體員工的潛能。 今年3月,北方重工中標國家向深地進軍戰略項目——“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關鍵基礎平臺裝備,躋身大科學領域“國家隊”。混改5年,類似進軍大科學領域、執行國家重大戰略的事例,在北方重工不勝枚舉,這家浴火重生的老國企綜合實力發生質的變化、大國重器的形象高高樹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帶動力不斷提升,“逆向混改”也成為大型民企改革發展的大趨勢。逆向混改,即民營、外資等非國有企業與國資委或國有企業達成合作,引進一定規模的國有資本的混改方式。 對國有企業來說,混改既擴大了國有經濟的輻射范圍,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產生的“鯰魚效應”也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國有經濟的提質增效。對民營企業而言,在所有制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為民營經濟在一些競爭性領域騰出了成長空間,也幫助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了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 通過股權合作方式,國企與民企實現優勢互補,推動著兩者在更廣時空、更深層次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同共促”的發展格局,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供應鏈協作不斷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民企協同發展不只是簡單的資本合作,更是多個層次、多種要素、多個鏈條的相融共進,在錯位布局、互相補充、嚙合傳動中實現協同共進。 ——分工協作,提升產業鏈整體效能。國有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的帶動作用,引導民營企業精準補鏈強鏈。比如,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少量資金、專利等先后入股民營企業或與民營企業合作經營,堅持專業分工協作,構建了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國民合作模式。 ——開放融合,帶動民營企業升級改造。國有企業通過采購原材料、零部件、成套設備、技術和服務等,倒逼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比如,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建立24大類關鍵采購物資清單,梳理形成機床產業鏈上游1218家供應商名單,有效帶動機床產業鏈上游供應商發展。 ——協同攻關,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在創新鏈前端,特別是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聯合研發,共同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在創新鏈中后端,組建產業創新聯盟,整合創新鏈優勢,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的有效融合。比如,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在3個材料及22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發布攻關榜單,吸引90余家企業和高校參與,帶動一批民營企業參與揭榜。 我國的經濟發展奇跡,離不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分工和協同。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中央企業開展共鏈行動,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補鏈、延鏈、固鏈、強鏈,帶動超過5700家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在采購工作中,通過降低采購門檻、減少交易成本等,有力地扶持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截至目前,中央企業直接帶動的供應鏈上下游200多萬家企業中,有96%是民營中小企業。 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與“生力軍”,國企、民企通過深度合作,不僅有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還提升了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增強了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共同應對國內外市場的各種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