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供圖
本報記者 | 程暉
2024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強”黨支部建設經驗總結交流會日前在京舉行。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和基層黨組織書記代表,共約700人參加會議。 交流會上,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8個部門的黨支部代表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服務“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走好群眾路線、破解難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建和業務融合、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等方面交流了“四強”黨支部建設經驗。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作為8個部門黨支部代表之一到會介紹經驗。 社會發展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民生工作的司局,業務范圍涵蓋教育、醫療、“一老一小”、文化、旅游、體育、兜底保障等多領域,不僅涉及宏觀、中觀、微觀等各個層次,更涵蓋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黨支部書記,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黨建引領,全體黨員干部時刻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才能真正將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到位。”劉明談道:“在工作中,我們堅持找準關鍵支點,持續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民生建設水平。” 如何把黨務和業務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更好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好當好“參謀助手”,同時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社會發展司,深深感受到,社會發展司在大學習大討論中激發黨員的思想動力,讓理論學習和政治生活成為黨員想干事的“加油站”;在參與重大任務、經受重大考驗中鍛煉黨員的能力作風,形成黨員干成事的“大舞臺”;在“八小時內外”做到慎獨慎初慎微,讓黨章黨規黨紀成為黨員不出事的“硬杠杠”。 筑強政治功能 當好黨中央的“參謀助手”
黨建業務融合一直是一個實踐難題,搞不好就容易出現“兩張皮”。“我從2023年2月擔任社會發展司黨支部書記以來,精研細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關黨建的重要論述,反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中央和國家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做到抓政治態度堅決,抓黨建有聲有色,抓業務開拓創新,抓隊伍重在傳承。結合社會發展司黨支部實際,學習領會、努力工作,較好解決了黨建業務‘兩張皮’的問題。”劉明談道。 “兩張皮”存在的根源,是在一些機關干部意識深處,存在政治和業務兩個頭腦,像兩條平行線,互不交集。針對這一問題,社會發展司統籌安排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讓這兩條線更多地相交。在每周四下午的集體學習中,緊密聯系職責,主動代入工作。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每個黨小組不僅原原本本傳達學習,還要談如何理解、怎么落實。長此以往,“政治頭腦”和“業務頭腦”真正融合到一起。 比如,去年黨中央部署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支部黨員干部提出,進入新時代新征程,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最大的內需,社會政策的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迫切需要完善社會領域頂層設計。后來,司長帶隊赴浙江、安徽、江蘇、湖北、陜西調研,系統研究社會政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如何定位、怎樣作為等重大問題,提出從“怎么看”到“怎么辦”再到“怎么抓”的政策建議,有效貫通了調查研究閉環,得到了委領導肯定,并作為主題教育經驗在《旗幟》上刊載。 再比如,今年以來,社會發展司一直密切配合教育部編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協助研究提出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差距和重點舉措建議。“我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重要論述,緊扣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從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破題,聚焦規模、質量、制度三個維度,對比查找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足,謀劃提出推進基礎教育系統性改革、職業教育協同性改革、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為規劃綱要編制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支撐。”社會發展司人力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實施優本擴容工程,積極擴大“雙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規模,讓更多孩子接受優質本科教育,滿足千家萬戶上好大學的愿望。但是,本科招生擴大后,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宿舍不夠住了,社會發展司積極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把學生宿舍納入了支持范圍,今年一年,新增學生宿舍床位超過40萬張。預計經過2~3年,能夠把“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宿舍短板基本補齊。“宿舍雖小,但卻牽動著高等教育提質升級的大工程。如果沒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沒有從政治上看待教育,那么就只會在教育的小圈圈里‘打轉轉’,格局就打不開,改革就難以有獲得感。”社會發展司人力處負責人表示。
配強支部班子 培養新時代的生力軍
社會發展司有34個編制,“90年”左右的年輕干部占了一半以上,是各項工作的主力軍。社會發展司把黨務干部和業務干部協同培養,及時把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的青年干部增選為支部委員。剛剛完成的支部換屆中,除了支部書記和副書記,5名支部委員全部為1990年前后出生的優秀青年干部,分布在5個處室,其中3人都是副處長,另外2位也是具有培養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這種安排,給年輕干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也給支部工作注入了源頭活水。 “我每次都對他們說,雖然‘身在兵位’,但一定要‘胸為帥謀’。我把參與重大任務、研究重大問題,作為錘煉干部的重要抓手,每次起草重大政策文件,都成立由我牽頭、青年業務骨干參與攻關的工作專班。年輕干部在做規劃、定政策時,不是從所在領域和處室的視角出發,而是從大局和全局出發系統思考問題,確保在制定政策的‘最先一公里’就立場不移、方向不偏。”劉明談道,“而從細節上,我要求比較嚴格,比如要求他們把辦公室清理整潔,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必須久久為功。現在我們司所有的辦公室都干干凈凈,環境特別好。” 一位青年支委告訴記者,擔任支委后,政治機關意識得到了錘煉,黨員意識更加強烈,在做規劃、定政策時,首先會問自己,“這個改革、這個政策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在制定政策的“最先一公里”,就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作指導,自然就做到了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增強作用發揮 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放心上
“一老一小”、教育、文化、體育、旅游、文物保護,社會發展司對應的部門很多,大概有21個左右,同時,安排的項目資金很多,怎么把每一分錢都用好?那就要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心上事”來做。 去年以來,社會發展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委黨組關于大興調查研究部署要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深、實、細、準、效”為標準,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一年,全司共開展專題調研29次,我本人帶隊開展10次專題調研,全司調研覆蓋東中西20個省份46個市83個縣,涉及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托育等多個領域,全面了解了社會事業發展全局情況,并上報調研報告30余篇。”劉明說。 “老齡化”伴隨“少子化”,“一老一小”這道難題擺在我國面前。解決“一老一小”問題關系人口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是最現實、最緊迫、最突出的民生問題。社會發展司人口處的干部回憶10年前去基層調研,當時各地的養老服務設施非常簡陋,有的把倉庫、祠堂簡單改造用于養老,有的還在使用簡易鋼架床。經過多年的支持和發展,我國養老行業得到巨大的發展,截至2023年底,我國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為87%,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40.4萬個、床位823萬張,分別比2012年增長7倍、1倍多。 去年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的調研中,社會發展司發現群眾對于就近就便的養老托育需求強烈。如何更好滿足這一現實需要?支部組織青年干部多次到社區和群眾家中調研,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提出開展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公共服務,讓養老托育實現“離家不離親人”“離家不離社區”。研究報告獲得“關鍵小事”調研攻關特等獎,轉化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轉發,目前在全國56個城市開展試點,為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提供了新路徑。 每個月社會發展司都會確定一個與業務相關的主題,開展一次黨日活動。既要把理論學深學透,更要解決實際問題,是社會發展司主題黨日的重要特色。比如,去年在主題教育期間,社會發展司實地前往北京中軸線申遺現場開展主題黨日,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參觀景山、天壇、先農壇等一個個歷史遺跡,讓黨員干部更加深刻認識到保護、傳承、利用好北京中軸線等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是重大政治責任。根據申遺需要,天壇公園內的五八二電臺需要盡快搬遷,但是搬遷資金補償等問題遲遲未達成一致。 “我們開展多部門跨司局現場會商,提出了解決思路,快速形成了工作方案,有力推動了該電臺遷建,也為涉及中軸線申遺的其他項目遷建,提供了可參照借鑒的有益經驗。2024年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最終將北京中軸線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社會發展司生活質量處負責人介紹。 “黨務和業務之間不是此消彼長、簡單嫁接,而是互相成就、相得益彰。黨建為業務錨定方向、插上翅膀,業務為黨建充盈內涵、豐富內容。做好兩者深度融合,不能簡單相加,而是要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劉明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