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諄諄 記者邱愛荃報道 上海市松江區小昆山鎮大調研組聚焦大港片區的城中村,著力改善該區域人居環境、基礎配套和產業現狀,推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 小昆山鎮南部的大港片區是松江區5個撤制鎮之一,位于滬昆高速公路和上海繞城高速公路交匯處。2008年,小昆山鎮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經過十余年建設和發展,如今,北部的小昆山片區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城市功能配套日趨完善。而大港片區雖然有著交通便捷的優勢,但城鎮建設相對滯后,配套設施陳舊缺失,增量發展較為困難。 為著力解決“一鎮兩貌”問題,小昆山鎮黨政領導班子以大調研為抓手,多次到大港片區走訪調研。調研發現大港片區街道空間狹窄,道路破損嚴重;房屋以農民自建房和集資房為主,建筑密度高、年限長;違規亂建現象嚴重,社會治安、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較為突出。 為此,小昆山鎮通過反復研究,確立了大港片區城中村改造方案,從環境整治、“進鎮上樓”到產業提升等多方面破解堵點難點問題。 “首先以民生工程為基礎,對項目周邊道路空間、水系環境、綠地空間、區域環境等進行綜合整治,改變片區違規亂建和臟亂差現象,打造沿昆港公路發展軸的城市新形象。”項目參與單位小昆山資產經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蕾介紹,該項目還將打造親水休閑的古浦塘、新一河、五號河濱水空間和可進入的林下公園,并統一沿街立面風貌。 記者了解到,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及調研組走訪確認,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426戶村民,截至目前90%以上村民已同意項目初步改造方案,涉及村民將實施“進鎮上樓”。項目組在城中村改造區域和小昆山鎮三期、四期動遷安置房,為這部分村民提供近900套安置房。值得一提的是,小昆山鎮還擬采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引入社會企業合作開發的改造模式,通過部分商服商辦自持經營,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村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引入“智慧低碳社區”理念;將“二陸”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生態系統融入社區開發;嵌入學校、商場等公共服務配套,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通過植入產業空間、提升公共服務能級,成為周邊產業提檔升級的智創“大腦”……通過城中村改造,大港片區將迎來“新生”,成為產業配套的“幸福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