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聶金秀 魯利韋 記者羅勉近日從廣東省汕頭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為統籌推進汕頭內海灣的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根據《汕頭經濟特區內海灣保護條例》要求,由汕頭市自然資源局劃定內海灣具體范圍,并組織開展《汕頭經濟特區內海灣保護與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目前,《規劃》草案正在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 《規劃》草案在提出內海灣范圍的基礎上,根據岸線的自然資源條件、開發程度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有關管控要求,劃分嚴格保護區、限制開發區和優化利用區,強化內海灣海域、岸線、自然保護地、島嶼等各類生態自然要素的保護與修復,圍繞內海灣“粵東中央活力區”的未來發展目標,系統對內海灣陸域的功能布局、空間形態、設施配套、交通組織、景觀塑造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并落實相關管控要求。 圍繞建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的要求,《規劃》草案依托內海灣自然與人文資源優勢,以打造粵東中央活力區為發展定位,塑造海城交融的濱海空間,積極推進內海灣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聚金融商貿、文化休閑和科技創新等高端要素構建城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凸顯汕頭城市軸線,傳承鮀城文化印記,構筑高端要素集聚的內海灣發展軸,打造灣區創新平臺、華僑文化客廳、全球魅力海灣,建設綠色和諧、集約高效、多彩活力、韌性安全、特色彰顯的內海灣城市空間,推動汕頭內海灣地區逐步從傳統港區發展為新時代灣區,成為粵東地區乃至東南沿海都具有影響力的全球魅力海灣。 結合岸帶特征,《規劃》草案以海灣大橋和礐石大橋為界,劃分西部生態灣、中部活力灣、東部門戶灣三個海岸帶區域,塑造差異化的濱海空間風貌,彰顯灣區城市特色。 在構建完善生態保護體系中,《規劃》草案特別提出要構建綠色和諧的生態系統、建設安全可控的韌性城市。同時,對海洋生態空間管控、海洋發展區管控、自然保護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域污染管控、陸域產業污染防控、海岸建筑退縮管控、無居民海島管控、海洋建筑工程管控、生態廊道控制和生態安全管控等方面,還列明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指引。 在建設可持續活力海灣方面,《規劃》草案提出要謀劃高效協調的岸帶產業布局,優化海岸帶產業布局,優化用地用海,提升陸海利用效益等方面的內容。同時,《規劃》草案還對岸帶空間設計提出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