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芮孜 宋崇 本報記者 | 邱愛荃
森林和綠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文明的標志。2022年森林資源動態更新數據顯示,上海市松江區林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21.51%,森林覆蓋率達19.12%,生態之城輪廓初現。
今年新建8個開放休閑林地
在位于松江區新浜鎮南楊村的開放式休閑林地,滿眼郁郁蔥蔥的景象令人倍感舒暢。市民陸先生說:“每次回到南楊村的家里看望父母,總是喜歡到家門口這個林地散散步,這樣的林地很適合‘透透氣’。” 今年上半年,松江區各街鎮秉持“生態成果市民共享”的初心,有序開展規劃造林、規模造林、規范造林,布局開放休閑林地建設。據松江區林業站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松江區將新建8個開放休閑林地,目前已全部完成招投標工作,計劃于10月底全部竣工。 同時,松江新浜荷園將被調整為上海市級開放休閑林地,通過添加廊架、景觀亭、休閑步道、坐凳、親水平臺等休閑設施、設備,方便市民在林地內開展休閑活動,打造鄉村森林公園雛形。
古樹保護實行“一樹一檔”
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是自然界的寶貴財富,見證著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生態魅力,也承載著市民的美好記憶,被稱為“綠色文物”。 數據顯示,松江區有一級保護古樹45株、二級保護古樹221株、古樹后續資源即三級保護170株,樹種涵蓋銀杏、香樟、櫸樹等,古樹總體數量位居上海市第一。在醉白池公園,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古樹名木進行目視檢查。據介紹,古樹保護分為3個等級,其中,一級保護樹齡為300年以上,二級保護樹齡為100~300年,古樹后續資源樹齡在80~100年,為三級保護。 今年松江區有40株古樹從三級保護變為二級保護,其中醉白池有7株,保護升級也意味著會采取更高標準的養護管理措施。據松江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戚裕鋒介紹,其保護范圍會從原來樹冠投影外的2米范圍內,擴大到樹冠投影外的5米范圍內;檢查頻次會從原來一年1次改為半年1次。同時,周圍不可實施諸如挖坑取土、焚燒、傾倒有害廢渣廢液、新建擴建建筑物等損害樹木正常生長的活動。
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
松江區林業站聯合各街鎮相關部門聯勤聯動,通過宣傳森林法,推深做實“林長制”等舉措,喚起人們對森林的重視。 松江區林業站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安全宣傳活動。泖港鎮南三村地處黃浦江涵養林水源保護區內,若火源使用不當易造成火災隱患。工作人員定期挨家挨戶走訪,對森林防火知識進行細致通俗的講解。村民們表示,一定會嚴防森林火災,共建美麗南三村。 今年上半年,松江區泖港鎮還開展了植樹節活動,邀請社區園藝師為居民講解如何讓綠植修剪得更美觀,介紹不同綠植的生長習性等,激發大家“植樹、愛綠、護林”的生態文明意識和對造林綠化、義務植樹的認同感。 泖港鎮還成立多支護林隊,用實際行動守護泖港生態環境,讓“生態美”成為泖港最亮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