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東方美谷大道的網紅打卡地——海之花。上海市奉賢區新聞辦/供圖 
位于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湖畔路的奉賢博物館。張朝登/攝
本報記者 | 邱愛荃
江海奔騰,云帆高懸,有南上海中心美譽的奉賢,正在奮力鋪展百業俱興、人民向往的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上海市奉賢區財政總收入511.6億元,同比增長12.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6.5億元,同比增長62.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22億元,同比增長13.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35億元,同比增長28%,比重提高至46%;第二產業比重基本穩定在65%左右。 “奉賢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新城,是一座宜居宜業的新城,是一座潛力無限的新城。”奉賢區委書記袁泉說,近年來,奉賢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動能,激活創新動力,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當前,奉賢正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的活力之區、令人向往的未來之城。
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最近喜歡逛展的游客可以發現,在奉賢博物館“丹甲青文”大展上,來了兩位鮮活的“原始人”。這并不是時空倒轉,古今穿越,而是博物館帶給觀眾一場獨特的沉浸式戲劇體驗,讓觀眾在豐富有趣的互動中,感受更深層次的歷史和文化認同。 “記住一句話:能讓人吃飽飯的才是英雄、真英雄!”上午10點半,沉浸式劇場《倉頡》在奉賢博物館“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展廳準時開演。鉆木取火、刀耕火種、結繩記事……前來看展的小朋友們跟隨著倉頡和部落長老,從日月山河中獲取靈感,在耕種打獵中捕捉細節,親眼見證了文字誕生的傳奇經歷。 在奉賢區文化基因工程的支持下,奉賢區文化館、奉賢區博物館結合“丹甲青文”漢字大展,打造出專屬沉浸式劇場《倉頡》,通過沉浸式表演,帶給市民群眾更加深入的美育體驗。 “《倉頡》是我和我的團隊在奉賢做的第三個沉浸式的劇場演出。”奉賢區文化館創作部導演魯文濤介紹道,他們近年來一直在嘗試與博物館大展結合,將文物活化,并制作相關的戲劇作品,塑造奉賢區沉浸式演出文旅品牌,打造滿足群眾需要、符合時代需求的文旅精品項目。“這個故事是擷取了倉頡造字的傳說,講述文字的源頭,也給觀眾帶來思考,為什么我們的文字能夠發展到現在。” 據了解,7月1日~10月6日,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的上午10:30、下午1:30,奉賢區博物館都會上演沉浸式戲劇《倉頡》。根據演出方的暢想和規劃,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沉浸式戲劇作品走進奉賢新城各大文化新空間,為市民帶來更多文化享受。 近年來,奉賢區文旅局對標南上海藝術演繹之都、長三角品質休閑名城,積極推動奉賢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向“實景畫”轉化。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奉賢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傾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標。2019年5月,兼具“顏值”與“內涵”的奉賢博物館建成使用,優質大展持續破圈引流,觀展人數已突破110萬人次,社會影響力指數名列上海市區級綜合性博物館第一。2019年10月,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舉辦1800多場演出,觀演人數超175萬人次。今年9月28日,奉賢再增一處網紅打卡地——研學、展覽、學術交流于一體的言子書院正式對外開放。下一步,奉賢將繼續加快推進上海美術館首家分館落英繽紛文化中心、沈家花園等文化綜合體建設,并在優化場館運營上持續發力;引入高質量文藝演出,舉辦高品質展覽,打造融“演、展、閱、游”于一體的南上海文化地標群。 二是著力提升文化活動品牌。從開館的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到今年的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奉賢博物館每年一個大展,已經成為市民群眾的關注焦點。東方美谷藝術節、群文四季歌、九棵樹四季歌“一節雙歌”文化活動品牌已深入人心。下一步,奉賢將繼續擦亮特色文化品牌,在凝聚發展合力上持續發力。精心策劃一批主題突出的精品展覽,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博盛宴”;創新“群文四季歌”舉辦形式,深入打造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聚焦“東方美谷藝術節”,進一步擴大品牌活動影響力;充分發揮“文化基因工程”扶持政策撬動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事業建設。 三是聚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奉賢充分利用展覽活動、演藝活動、文化賽事等引流作用,撬動周邊酒店、景區景點、文創產品消費場景延伸,節慶賽事期間,周邊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堅持以文塑旅,把奉賢滾燈、華亭海塘等文化資源納入旅游線路、融入景區景點。下一步將繼續找準文化和旅游的契合點,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以展覽演出、節慶賽事集聚人氣、吸引客流,撬動文旅消費場景不斷延伸;大力推進“文旅+”和“+文旅”,積極培育發展紅色初心游、研學體驗游、文博藝術游、非遺古鎮游、科普工業游、街區建筑游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教育經費投入從2016年的28.68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51.95億元,年均增幅13.54%。每年投入專項人才激勵資金2200多萬元……站在時間的坐標軸上回望,一項項漂亮的數據詮釋著奉賢奮力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近年來,奉賢緊緊圍繞教育強區戰略,堅持“新成長、高品質、品牌化”發展思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建設“自然、活力、和潤”的南上海品質教育區,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努力形成教育發展優先化、育人方式先進化、教育服務均等化、教育治理現代化和老百姓對教育的滿意度高的“四化一高”中國式現代化的奉賢教育樣式。 今年9月1日,華東師大二附中臨港奉賢分校正式啟用。“五個新城”再添一所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我是土生土長的奉賢人,奉賢能有這樣的重點高中,我感到非常高興。”新生家長王堅鶴告訴本報記者,如果選擇外區的市重點高中,來回上學的路程可能是在臨港奉賢分校上學的兩倍,“這是孩子比較向往的一所學校。”在新生家長陳榮看來,過去,奉賢只有奉賢中學、格致中學兩所市重點高中,“現在多一個選擇了,而且華東師大二附中臨港奉賢分校是上海市頂尖的一所學校,真的很榮幸我們的孩子可以有機會上這所學校。”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惠民生所需。奉賢在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教育供給中彰顯教育公平的新內涵,在更高的起點上回應老百姓對人民滿意教育的新期盼。 奉賢區教育工作黨委委員、教育局副局長萬國良介紹,奉賢搶抓奉賢新城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戰略發展迭代優勢,除了在奉賢東部地區建設華師大二附中基礎教育圈外,奉賢還在南部地區海灣旅游區建成了上師大附屬奉賢實驗中學,也將遷建上師大附屬奉賢實驗小學,南部地區的上師大基礎教育優質圈正在逐步形成。 這僅僅是奉賢區落實教育強區戰略,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奉賢區堅持教育發展優先化,全面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先后與上海音樂學院、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等合作辦學,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堅持育人方式先進化,創新推進新成長教育;按照區域先進理念引領、強化重點項目撬動、重視基本范式研究、鼓勵學校創新實踐的總體思路,全域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的新成長教育探索,為每一個學生的新時代新成長創設最適合的品質教育;堅持教育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堅持教育治理現代化,進一步激活學校、教師和學生;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構建“3233”教師隊伍建設體系,激發每一個教師的專業活力;實施“世賢學子”表彰激勵,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活力;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始終保持老百姓對教育的高滿意度。創新推進新成長指數評價。2023年2月,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奉賢區綜合教育督政報告顯示,92.3%的社會公眾對奉賢教育表示滿意,居上海市前列。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未來,也是最大的營商環境。要始終堅持教育強區戰略,把最好的資源留給教育,辦好群眾家門口每一所學校,全面打響南上海教育品牌,讓教育成為奉賢城市最強的軟實力和競爭力。”袁泉表示。
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家門口”
不久前,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迎來了一波就診“小高峰”,原來是新華醫院優勢學科的多位醫療專家來這里義診。據了解,此次新華醫院共派出了康復科、普外科、口腔科、兒保科等12個臨床科室的權威專家,以全專醫療團隊一對一出診、健康科普主題講座及專家咨詢等多種形式,為奉賢老百姓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服務。大家不僅可以在現場進行簡單的咨詢問診,也能一邊聽健康講座一邊等候叫號,甚至還可以看上“免費”的上海市級專家門診。 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和頂尖醫療技術,讓不少患者直呼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患者嚴阿姨患有冠心病,去年開始服用阿司匹林后,手臂多處出現了淤青,這讓她擔心不已。因為腿腳不便,老人也沒辦法去市區就醫,這次義診很好地解決了困擾嚴阿姨的問題。“我特地早上8點前就走過來排隊,專家為我拿出了專業的診療方案。” “作為第三家落地奉賢的三甲醫院,同時也是一家綜合性醫院,我們更希望在社區全科之外提供專科服務,所以我們想提前和奉賢居民多溝通,把三級醫院的特點、特色送到居民身邊,這一次的義診只是一個開始。”新華醫院門急診部主任馬飛介紹,在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實惠的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夠在奉賢建立長效機制,在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開業之前,讓優質的專科專家定期下沉奉賢社區坐診,加強學科融合,服務更多奉賢百姓。 此外,馬飛也透露,對于有不同就醫需求的患者,新華醫院將與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起深入調研,積極探索打通新華-奉賢就醫預約轉診機制,為居民開通診療直通車。新華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具有為患者提供線上咨詢、復診配藥等多種功能,新華醫院專家團隊可通過互聯網醫院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提供個體化的健康隨訪及慢病管理。 作為上海“五個新城”建設的重大民生項目之一,新華醫院奉賢院區建設預計將于2024年底完工。屆時,奉賢老百姓能夠更便捷高效地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據介紹,“十四五”開局以來,奉賢區衛生健康工作始終堅持精準對接人民群眾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的新需求、新期盼,主動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向著構建南上海醫學中心目標不斷前進。 近年來,奉賢區衛生健康委通過“三駕馬車”并駕齊驅,促進醫療服務體系提質增效。積極引進上海市級優質資源集聚賢城,奉賢區首家三甲醫院國婦嬰奉賢院區2022年9月正式開業運營,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項目已完成結構封頂進入開業籌備的“沖刺階段”,復旦兒科醫院奉賢院區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逐步推進,引領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三大中心”融合發展,構筑強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做實醫防融合中心,對標國際一流建設區公共衛生中心,同步優化功能布局。做優婦兒健康中心,上合組織國際和平婦幼健康發展分論壇在奉賢舉行。“三端服務”同向發力,持續助力健康福祉普惠民生。加快高端醫療資源下沉,吸引34余個高層次學科團隊和人才服務奉賢,邀請100余名滬上知名專家“雙下沉”,引進上海市三甲醫院高層次專家和團隊來奉賢建設“名醫工作室”,通過基層專家坐診、帶教示范、學術傳承等模式,實現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雙提升,帶動區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加速云端智慧健康賦能,建成“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互聯互通互認、智慧急救”等1.0應用場景,基本完成“門診智能分診導診、智能院內導航、智能識別通行”等2.0應用場景,正式啟用奉賢區中心醫院、區中醫醫院、區精神衛生中心互聯網醫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社區建設,促進醫療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末端醫療服務延伸,建立家庭醫生制服務團隊156支,完成60家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32家智慧村衛生室升級改造,基本實現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健康“最后一公里”。
打出高質量發展“健康牌”
夜幕降臨,奉賢區正陽體育公園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 紅色的健身步道,三五成群的市民悠閑地散著步;籃球場上,大家揮汗如雨,傳接配合、定點跳投等精彩瞬間引來陣陣歡呼…… 從天真活潑的孩童到精神矍鑠的老者,奉賢市民正以自己喜愛的方式積極融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展示著這座城市昂揚向上的朝氣與活力。 “財政每增加一分,民生就多投入一分。”日前,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袁泉表示,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奉賢區體育局深入貫徹實施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國戰略,聚焦聚力“四新四大”相互賦能融合發展,結合重點民生工作,挖掘邊角地等閑置空間資源,持續推進體育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體育場館設施不斷增量提質,積極探索建設15分鐘健身圈,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領體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上午8點半,奉鷹體育公園羽毛球館已經響起陣陣揮拍擊球聲。每天早上來和朋友們打兩個小時羽毛球,已經是許多市民的日常習慣,早上鍛煉出點汗,能保持一天好精神。在場運動的市民大多是體育消費券的忠實用戶。“體育券很好,政府給我們真金白銀優惠,激發我們鍛煉的積極性,也讓我們得到實惠,我一般一個星期搶3次,把它基本用足。” “我們是奉賢第一家申請體育消費券的,2020年9月15號的第一批。那年消費券給我們新場館帶來很大生機。”作為奉賢最早一批體育消費券定點場館,奉鷹體育的負責人謝連華認為,正是體育消費券為場館帶來了第一批忠實用戶,場館因此還獲得了2020年最佳人氣獎。謝連華感受到近年來消費券不斷升級,發放渠道越來越多,使用規則越來越規范,也更加深入人心,市民使用率越來越高。 隨著健康運動理念的盛行,有越來越多的新場館加入進來,賁賦體育旗下的安信眾贏籃球館就是其中之一。賁賦體育創始人姚曉雷說,作為致力于社區體育服務的運動品牌,他們今年也加入到體育消費券定點場館的隊伍中。“消費券對大家打籃球會有補貼,減輕了經濟壓力,這就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社區體育非常有幫助。” “奉賢區現在共有37家體育消費券定點場館,項目包括足球、籃球、羽毛球、游泳、健身、瑜伽等等。”奉賢區體育局體育產業科工作人員朱葉凡表示,今年奉賢區體育相關部門將吸納更多符合條件的體育場館,成為奉賢體育消費券的定點場館。“希望通過擴大我們社會面的定點場館的數量,讓消費券更多地惠及場館和市民,拉動體育消費,助力奉賢體育經濟的發展。” 今年暑假,作為南上海首個以水上賽艇運動為主的潮流運動空間,位于奉浦街道的“水魔方”水上運動俱樂部的公益課迎來不少嘗新的學生族。 走進“水魔方”水上運動俱樂部健身區域,教練正在給前來體驗的幾位學生講解賽艇劃行的基本技巧,學生們則積極地跟著教練進行訓練。奉賢中等專業學校學生俞婧怡說:“在學校里的時候,我會參與排球、跑步等體育運動,但是沒有接觸過水上項目,感覺很特別。”“感覺很不錯,肌肉也得到了鍛煉,后續希望有機會能到水上玩一下。”一旁的男同學錢程也很感興趣。 據介紹,作為“魔方奉浦”的新面孔,“水魔方”涵蓋皮劃艇、槳板、陸上賽艇、體能康復等水上運動項目,供市民學習和體驗,未來這里也將成為華東地區水上運動后備人才培訓基地及奉賢區內大、中小學素質教育戶外運動拓展基地。今年9月23日,奉賢區舉行了中國首屆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水上運動的興起帶動水岸經濟、運動經濟、健康經濟、夜間經濟和商旅文聯動,為奉賢新城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奉賢競技體育屢獲殊榮,共培育了12名世界冠軍。2021年,姜冉馨在東京奧運會射擊項目上斬獲一金一銅,實現了奉賢籍運動員奧運奪牌、奪金的歷史性突破;沈沉達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獲得馬術場地障礙團體賽金牌,取得項目突破。今年,奉賢籍選手周丹琰與張綺不負眾望,在成都大運會射箭、射擊項目上分獲金牌;趙一程在世界青年攀巖錦標賽中奪得U16組男子速度賽冠軍,是中國隊本屆世青賽首金,取得該項目歷史性突破。奉賢通過成功舉辦國際A類賽事——MXGP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7600多萬元,間接經濟效益1.78億元,媒體傳播總價值4.89億元。 此外,奉賢連續多年舉辦全國青少年網球積分排名系列賽、上海海灣杯國際象棋新人王賽、圍棋甲級聯賽,連續兩年舉辦全國馬術盛裝舞步青少年錦標賽、圍棋大師賽等國家級精品賽事,不斷提升奉賢賽事承辦能級,提高奉賢體育賽事品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