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州區志愿服務總隊科普宣講分隊在湛郎街道實踐所開展科普宣講活動。袁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張玉琦
20.2萬注冊志愿者,447支志愿服務隊伍,21支行業性志愿服務組織,10659227小時總服務時長,8033個志愿活動項目,372間志愿服務積分兌換超市,15000兌換人次……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一份志愿清單“數”說著“人人紅馬甲,滿城玫瑰香”的溫情,彰顯了“志愿者之城”的行動力和厚底氣。
搭起臺子建體系
“如果我們不幸溺水了,要積極自救,仰頭保持口鼻朝上……”在該區渥江鎮暑期托管課堂,志愿者易金禹操作著VR系統,孩子們戴著VR眼鏡沉浸式體驗,植入式掌握防溺水知識。在渥江鎮,有一群像易金禹一樣熱心、有愛的年輕人,他們在業余時間發揮自己特長,不為報酬參與社會服務。 這只是袁州區持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袁州區持續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出臺了《袁州區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禮遇辦法(試行)》《袁州區志愿者管理辦法》《袁州區志愿服務組織管理辦法》《袁州區志愿積分兌換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搭起了志愿服務體系臺子,在城市街頭巷尾、農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一道道“志愿紅”,閃耀著光亮。
開動腦子造品牌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著白大褂,時常拎著醫藥箱、出診包,上門為老人義診,將關懷和健康送到老人們心坎上,他們的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這就是袁州區培育的便民惠民志愿服務項目“鄰家醫生·伴我桑榆”,獲得了首屆江西省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一類項目宜春市第一名。 此外,袁州區還致力于打造專業化志愿服務項目,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不同群體,精準提煉需求,推出了“好婆媳互夸弘揚好家風”“多彩課堂”“河小青”“袁小紅”等一批個性化志愿服務項目,使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精神融入群眾生活方方面面。
鋪好路子講禮遇
“一分抵一元,這是我剛剛兌換的洗衣液和垃圾桶,家里都用得上。”鳳凰街道鳳凰社區居民易蘭萍在“積分兌換超市”兌換了自己的志愿服務積分,“做志愿者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充實自己。”她高興地說。 禮遇,是社會給予志愿者最真誠的反饋。在袁州區,志愿者每一次志愿服務,都能獲取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兌換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免費乘坐公交車、愛心超市兌換物資……讓志愿者有干勁、有收獲、有成就。“我們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從百姓關注的民生實事入手,建立志愿服務激勵嘉許機制。‘積分超市’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回饋模式,以及為優秀志愿者發放津貼、購買保險、健康體檢等關愛措施,都是為了全面激發志愿者內生動力,形成人人爭當志愿者的良好風尚。”袁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木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