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皚冰 本報記者 | 邱愛荃
作為上海市“五個新城”之一,奉賢新城立足“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發展目標,努力實現“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最具活力”的新發展要求,著力打造長三角更具影響力、競爭力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和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 今年,“海之花”、言子書院、“在水一方”“落英繽紛”這些充滿詩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標性功能設施破繭而出,相繼亮相。遠看如浪花疊涌、近看似龍門飛拱的“海之花”市民活動中心,隱于森林、融于文化的言子書院,歷時3年,已成為市民文化娛樂新地標。3D打印建筑“落英繽紛”結構封頂,即將作為上海美術館分館。擬打造為科技館的“在水一方”,逐漸露出“伊人”形態。這些城市頂級文化設施的集聚亮相,不僅是奉賢勇創新城之“新”、厚植新城之“特”的力作,更是城市能級迭代的最佳注釋。 眼下,奉賢新城聚焦“一城一中心”,加快推動重大項目開發建設,重點聚焦兩個示范樣板區:新城中央活力區(CAZ),強化無邊界的站—城功能融合,打造最具活力和最具特色的奉賢新城城市中心;數字江海以數字經濟產業、美麗健康產業為主導,建設形成產業引領、多元復合、低碳韌性的產業社區樣板。 奉賢還著力推動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設施、文化體育等功能項目全面鋪開。目前,新城綠環“賢薈花環”先行啟動段等項目開工,南上海中央公園(先行區)等項目啟動建設,九棵樹酒店、小雅·鹿鳴酒店、新華醫院(奉賢院區)等項目主體結構完工。南上海體育中心國際方案征集完成。 奉賢新城區以綠為體、以水為脈,“萬頃林地、千里綠廊、百座公園”的城市生態體系已基本形成。當前,奉賢新城正全力做好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的國家驗收工作,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奉賢畫卷”。 奉賢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9.5%,居上海市第一位。目前,奉賢新城中央生態林地二期撫育工程和綠化提升改造完成,南上海中央公園景觀設計、九棵樹藝術公園以及浦南運河、金匯港等綠道建設有序展開,森林之芯漸顯。依托新城推進機制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平臺,加快推進新城綠環建設,實現5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濱水公共空間、5公里進森林。 奉賢新城中央活力區(CAZ),有機融合中央林地、軌交樞紐和文體設施,將生態商務區與南上海中央公園無界銜接。奉賢把新江南文化作為新城規劃的底色和特質,打造“十字水街、田字綠廊,生態立城、文化鑄魂”的新江南城市布局。 奉賢處于“長三角1.5小時城市半徑圈”圓心位置。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海大橋使奉賢成為上海與長三角地區聯動發展的重要交通樞紐。隨著S3高速(奉賢段)主線貫通,G228(奉賢段)金匯港大橋貫通,金海公路、新林公路、望園路(濱江段)等項目有序推進,解放東路(定奉路—定康路)等項目完工,大葉公路高架段建成通車。加之此前虹梅南路隧道、運河北路下穿和金海公路下穿的通車,奉賢新城橫貫東西、往返市區的交通效率不僅進一步提速,更能大幅擴大當地半小時經濟圈、激活服務輻射杭州灣北岸的節點功能。 與此同時,新城樞紐體系建設不斷加快,軌交15號線南延伸工程預計年內開工,南楓線選線專項規劃已公示,奉賢線、滬乍杭鐵路等項目開展要素排摸,區內骨干路網打通、公路快速化改造不斷暢通出行“微循環”,正在形成集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等為一體的城市級綜合交通樞紐。 未來,奉賢將以更高水平、更高標準打造人民城市新典范,全面提升奉賢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