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邱愛荃報道 “過去3年多來,在松江區的人才政策、產業配套,尤其是投貸聯動、投保聯動等系列創新金融政策、金融產品的支持下,我們從一家孵化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逐漸實現規模化,走向市場。”上海匯禾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林林表示。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可缺少。”政務服務則是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今年3月,松江區政務服務辦在上海市率先探索將行政服務綜窗接入“區塊鏈-電子材料庫”,以科技創新賦能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群眾少跑腿。 目前,松江區已實現涉及1657個事項的5622項材料免交,今年以來累計讓企業群眾免交材料9萬余份。區級電子證照平臺共歸集18個部門60多類證照14874張,歸集64類區塊鏈電子材料,材料總數6000余張。 全程無需主動提出申請,無需填寫申請表、提交申請材料。“免申即享”作為今年上海市的重點創新任務,按照政策實施范圍和條件,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等手段,精準匹配符合條件的群眾,實現政策精準找人。 松江不斷深化政策和服務“免申即享”模式,持續推進惠企利民政策服務主動兌現,實現“創業見習生活補貼”“優秀就業指導專家補貼”等14項政策“免申即享”,已兌現個人約36.3萬人次、企業約8000戶次。 2018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率先實現30個涉企事項“一網受理、九城通辦”,被國務院確定為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區域。 今年7月25日,松江區副區長周誠介紹,松江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始終對標一流的國際營商環境,聚焦企業需求,主動作為,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是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松江區不斷加強“一件事”辦理統籌和簡化力度,目前已經形成“一件事”辦理事項共47項,累計辦件量超過了80萬件,辦理承諾時限比改革前平均縮短了71.5%,申請材料數量比改革前平均減少了74.5%,跑動次數比改革前平均減少了77.5%。目前“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共受理35件,辦結35件。持續推進“兩個免于提交”,加大行政協助等免交方式的應用力度。通過電子證照亮證、行政協助等方式,減少辦事人提交紙質材料,目前已實現1652個事項、5519項材料免于提交,截至今年6月底已辦結1500件行政協助。同時,松江在上海市首創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批次包業務,搭建“政府+園區+擔保+銀行”四方合作新機制,今年上半年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總量26.8億元,惠及企業772家;深化科創板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合作,為九城市擬上市企業開展精準服務對接;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路演中心聯合體,實體化運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成果轉化基金,加大跨區域科創項目支持。 二是持續優化市場和投資環境。推進經營主體經營范圍規范化“點單式”勾選、擬定容缺辦理事項清單,加快“證照聯辦”與“一業一證”疊加合并改革,實現更多行業領域市場主體“準入即準營”,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小燕子服務發展工作室”在去年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評為“最美市場監管服務窗口”。松江區在全國首創依托“云監碼”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讓行政監管“無事不擾”,讓企業更有獲得感。工程建設審批再提速,將水務涉及的15個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綜合窗口集中受理,實現前期水面積資源性指標統籌。創新推出工業用地節余土地分割轉讓新政,盤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得順絡電子等重大產業項目順利落地。 三是持續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從關心松江區營商環境建設的各界代表人士中遴選出26名“茸城體驗官”;依托“上海企業服務云”等信息化平臺,發揮2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11家市級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及區中小企業發展服務聯盟的作用;持續打造“益企·暖云間”活動品牌,推出益企大講堂等子品牌,舉辦主題內容涉及金融、法律等多類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