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電信在運營商行業中率先發布“公共算力服務”,像供應水電基礎設施一樣為千行百業提供普惠便捷的算力資源。
上海電信/供圖 
上海電信打造“天地一體”的全方位服務保障,以電信力量推動進博會更“進”一步,越辦越好。上海電信/供圖 
上海電信"hello老友亭",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鍵叫車""15分鐘生活圈查詢"等便利。
上海電信/供圖
本報記者 | 繆曉琴
指尖輕觸,8K高清影像展現只在毫秒之間;手眼同步,遠程醫療再不懼怕山高路險;百米船艙,機器人用焊槍劃出精確的弧線……曾幾何時,5G技術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新概念。彈指一揮間,一張承載著數字經濟高速運轉的“5G+光寬‘雙千兆’網絡”已覆蓋浦江兩岸,將夢想播撒到普通民眾身邊,繪就信息化新生活的美好畫卷,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蓬勃動力。 “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我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向明確,為高質量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 2019年10月,上海宣布5G正式商用,這也標志著上海進入了5G時代。過去的四年,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不斷加速打造全國領先、覆蓋全域的5G網絡,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底座。 四年來,從普及智能生活到助力工業數智升級,從滿足用戶需求到賦能千行百業,上海電信走過的每一步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的建設模式、規模化的覆蓋范圍、豐富的應用場景,無不彰顯著全面推進信息通信業跨越式發展的磅礴之力。這不僅讓上海綻放數字經濟的絢麗之花,也透過國際化大都市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速度”的雄壯氣魄。
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構筑數字城市底座
5G是數字時代重要的發動機。它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相結合的前景,被認為是開啟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鑰匙。上海電信勇擔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歷史重任,積極投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打贏5G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新賽道上、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火熱實踐中跑出優異成績。 實現5G信號無縫覆蓋、全國首創“智云網絡”、率先發布公共算力服務……四年來,上海電信在5G應用上取得豐碩成果。 相較于前代網絡,5G網絡需要部署更多數量的基站,才能實現良好覆蓋,但在建筑和人群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域選擇合適的5G站址并非易事。為了讓用戶體驗到更流暢的5G網絡,上海電信加快室外室內基站建設,并積極創新“上海模式”,根據各區域5G覆蓋情況,將百余座電話亭改造升級加裝5G小微基站,還讓5G基站“攀”上了高速龍門架,實現熱點區域5G信號無縫覆蓋。 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中國建設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在砥礪奮進中取得顯著成就。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成為時代新要求。 上海電信積極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牢牢把握歷史機遇,扎實推進“云改數轉”,充分發揮云網融合優勢,服務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在產業數字化以及數字產業化發展的浪潮中,上海電信憑借強大云網資源、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始終屹立潮頭。 如今,上海電信千兆光網已經延伸至千家萬戶,5G網絡也幾乎覆蓋了上海的每個角落。但上海電信并沒有放緩前進的步伐,而是馬不停蹄進一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踐行中國電信集團“云改數轉”戰略,接應上海數字化轉型新要求,加快建設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在雙千兆網絡基礎上向“云網邊端安”一體化演進升級,打造出技術領先、全國首創的“智云網絡”。 基于中國電信云網融合3.0框架,“智云網絡”利用自主可控的軟件定義、云原生、人工智能、內生安全等新技術,通過軟件化、云化和服務化,形成固移融合、云網融合、IT/CT融合的新型云網架構,實現“云網邊端安”一體化的綜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快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進程。 在能力構筑上,上海電信以上海為中心、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形成臨港、青浦“東西兩翼”的智能算力中心,滿足各類高階算力場景需求;率先發布了公共算力服務,在異構算力算網一體化調度平臺、GPU虛擬化、云聚SaaS平臺、多云容器集群等方面的自主研發上取得進展,實現上海超算中心公共算力服務資源池接入。 青浦云湖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算力高效調度示范項目,是國家關鍵功能性設施,如同上海虹橋站在國家高鐵交通線路中的核心樞紐地位。青浦云湖數據中心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交付,該數據中心將成為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重要組件及骨干網絡核心、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核心節點以及全國算力調度中心。建成后,數據中心總計提供約4000個機柜能力,與西部跨域集群、長三角域內集群高速直連,跨域、跨云成為東數西算的調度樞紐,整體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 展望未來,上海電信將繼續堅持應用牽引、強化開放合作,全面推進“云、網、數、智、安”等多要素的統籌建設與協同布局,加快打造以“智云網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同時,不斷強化算力網絡技術創新,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深入開展算力網絡的應用實踐,全力構建智慧城市生態體系,助力上海及長三角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拓展5G應用前景 從“樣板間”向“商品房”加速轉變
四年來,上海電信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5G發展機遇,加強技術創新,推動開放合作,不斷提升用戶體驗。5G不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更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方位變革。數字中國的未來,不是按部就班的軌道,而是充滿夢想的曠野。 上海電信不斷擴大其“朋友圈”,加強其“生態鏈”,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超過2萬個5G行業商用案例,特別是在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這些案例的積累為5G行業應用打開了快速復制的局面,實現了從“樣板間”向“商品房”的加速轉變。 寧可“路等車”,不讓“車等路”。上海電信超前布局、超大規模的優質5G網絡,助推日新月異的創新應用搭上5G“信息高速”,服務民生、惠及萬家、賦能百業,成為數字經濟浪潮奔涌向前的重要引擎之一。 萬兆光網瞬間完成信息驗證和比對交換,讓展商和觀眾“通行無感”;9條互連專線,確保每一位媒體記者都能高速上網;增強版5G網絡不懼大客流量,確保每位參觀者“上網無憂”……11月5~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上海電信再次用一流的信息通信服務,全方位保障進博會“越辦越好”。 與此前的三屆進博會相比,本屆進博會參展客商和觀眾總量大幅增加,而入場安檢流程依舊便捷迅速,通行入口始終保持順暢。入場人員進場安檢時,系統可以自動感應并進行信息核驗,基于上海電信萬兆專網的支撐,設備采集信息瞬間可完成與后臺數據庫的信息驗證比對,在保障信息準確無誤的前提下,實現“無感通行”。 場館內,人潮涌動,手機網絡高速穩定。上海電信攜手上海聯通在進博會全場館進行了200兆CA5G網絡覆蓋,采用5G載波聚合等新技術,將網絡容量提升至1.5倍,實際可用網絡下載速率最高可達到1.5Gbps,實測理論網絡下載速率超2.5Gbps。 部署3組9條高品質互聯網專線,提供“有線+無線”全方位保障方案。進博會期間,上海電信保障人員通過采取參數優化等措施,確保5G專線穩定,5G專網也在新聞中心初次投入報道工作。在上海電信萬兆光網支撐下,新聞中心作為進博會現場人員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數千名中外媒體記者依舊能同時高速上網。在人稱“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中外媒體和參展客商流暢應用4K/8K超高清直播、云會議、云直播等平臺,深刻感受到上海5G建設的非凡成就和魅力。 如今,上海電信5G專網已應用于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為千行百業貢獻“智慧力量”。 賦能智慧校園建設,5G應用在教育行業走深走實。在上海大學,上海電信提供的“5G智慧教育專網”定制方案,能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自動選擇相應的網絡通道,將校外公網和校內專網智能分流,做到“應用無縫切換,網絡智能隨選”。5G專網極大拓展了校園網邊界,無論是在上海的哪個角落,只要有5G網絡,師生們都可以快速、穩定訪問校園內網資源,為師生們帶來沒有“圍墻”的上網體驗,進一步助力高校智慧校園建設。 消除醫療資源孤島,破解地區資源失衡現象。在上海電信的支持下,華山醫院采用全光網絡和5G等新技術,推動智慧醫療向移動化、遠程化、智能化創新發展。未來,超高帶寬還將實現CT影像秒級上傳和下載。 搭建完善的網絡架構,數字化賦能智慧交通建設。上海地鐵里程數位居全球前列,日均客流達到1100萬人次。對于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來說,確保交通“大動脈”安全運行尤為重要。通過對上海地鐵智慧維保的關鍵需求進行分析,上海電信采取模擬轉數字,用數字化室分信號上車和毫米波無線回傳的創新解決方案,打破了之前漏纜存在的網絡質量瓶頸。 今年11月4日,愛達郵輪有限公司旗下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舉行盛大命名交付儀式,并將于2024年1月1日正式開啟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郵輪航線。上海電信正式成為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網絡運營商,助力打造全球5G大型郵輪。目前,雙方已經共同完成“愛達·魔都號”的網絡建設,并成功搭建覆蓋船上熱點區域的郵輪本地5G網絡,并與船上Wi-Fi和衛星網絡構成一體化網絡。 作為網絡運營商,上海電信將為“愛達·魔都號”打造船域范圍內的5G級網絡服務。上海電信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在郵輪的熱點區域部署5G室內天線,并于郵輪核心機房部署輕量級5GC核心網,打造郵輪本地5G網絡與船上Wi-Fi相融合的網絡環境。同時,雙方還將結合5G和衛星技術,在“愛達·魔都號”推出多種Wi-Fi套餐,賓客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購,在旅途中享受互聯網上網和本地多媒體體驗。
5G聚焦工業場景應用 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只有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上海電信聚焦“5G+工業視覺”“5G+生產現場監測”“5G+遠程設備控制”“5G+廠區智能物流”等5G行業應用場景,打造了一批業內標桿。5G在傳統工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構筑起數實融合的數字基礎底座。 焊接強則造船強。從零部件到最后的成品,一艘“大國重器”的誕生涉及八大環節,1000多道工序,而焊接幾乎貫穿了整個流程,決定了船廠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電信圍繞焊接場景作為突破口,采用5G控制焊接機器人為總體思路,為江南造船配置5G定制網絡,適配3000多臺焊機、500多個質檢相機,優化了大量高危、高難度工位,使焊接效率提高4倍,年節約成本2億元,交船周期縮短19%。 目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于由起步探索邁向深耕細作、規模化發展關鍵階段。上海電信聯合寶鋼打造5.5G高可靠專網助力寶鋼引領綠色鋼鐵“智”造項目,經過四年探索,目前已在寶鋼上線五大類104個5G應用場景。隨著應用逐步深入生產環節,上海電信助力寶鋼持續探索5.5G專網在智慧鋼鐵中的應用,上線了5.5G云化PLC、“5.5G+AI”廢鋼定級、PIot(無源物聯)物料盤點,以及鋼表面質檢四項創新應用場景。 PLC是工業控制中的關鍵設備,寶鋼所使用的PLC種類和數量極為繁多,因此加快實現高端PLC完全自主化,打破長期以來鋼鐵市場由歐美品牌壟斷的局面,對推動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采用5.5G的兩項革命性技術助力云化PLC實現,提供超低時延超高可靠連接。”上海電信相關負責人介紹,融合TDD大帶寬和FDD低時延優勢的超級時頻折疊技術,通過時頻資源的折疊實現空口重構,時延降低60%以上;核心網原生“5G LAN”加雙發選收技術,則通過核心網原生“5G LAN”技術,徹底省去AR路由器,使網絡架構極簡化。 千帆競發勇者勝,萬物智聯顯崢嶸。順應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澎湃浪潮,上海電信將揚帆開啟新旅程,基于“5G+云+算力”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繼續眾志成城踐行國家戰略,筑牢網絡強國“數字基石”,推動行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