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靜
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生態環境系統切實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政治責任,以最堅決態度、最嚴格標準、最有力舉措,努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在全省站前排、走前列,全力為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貢獻“宜春力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改善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持續源頭發力、深入攻堅,提升生態環境之質。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兩輪“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推進全市生態環境領域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宜春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兩年獲全省優秀等次;全市10個縣(市、區)空氣質量連續三年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自2018年以來連續五年實現“三個100%”。今年1月至8月,空氣優良天數比率97.1%,PM2.5平均濃度30μg/m3,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率持續保持100%,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中向好、穩居全省前列。 加強能力建設、風險管控,提升監管執法之效。針對涉重金屬、廢棄化學品等重點行業企業和礦山、飲用水源地、尾礦庫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開展園區“一園一圖”管理模式及企業環境應急能力規范化建設,典型經驗被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轉發推廣。全力抓好應急物資庫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在袁州區、上高縣、高安市分片建設三個區域中心庫。將宜春市靖安生態環境局作為宜春市“局隊站合一”改革試點單位,打造一體化生態環境監管格局。此外,著力推進環保智慧用電監控系統建設,通過構建廢水廢氣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用電監管、無人機為一體的“空天地”非現場監管模式,實現排污單位監管執法從“人防”到“技防”的全面蛻變。 堅持主動作為、服務大局,助推綠色發展之勢。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服務企業接待日”“入企聽訴幫扶宣講”等活動。開通環評審批和環保服務事項“綠色通道”,幫助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等企業項目高效落地。全面執行環評審批正面清單,落實項目環評審批網上在線辦理,建立環評審批“三聯單”監管機制,將報告書審批時限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辦結。在全省率先編印《宜春市工業企業環保手冊》,督促指導企業建立環保責任清單,夯實企業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在全省首創推行環境信用修復“代辦制”,指導幫扶130余家環境違法企業糾正失信行為、消除失信記錄、降低失信影響,有關做法被生態環境部推廣,有關案列榮獲第三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獎。 強化示范創建、宣傳引導,彰顯自然生態之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靖安縣探索“生態衛士”綜合執法改革、宜豐縣全國首創“網格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等經驗做法入選“中國改革”典型案例名單,銅鼓縣修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綜合補償典型案例。持續深化生態示范創建,全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國家生態縣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2個,生態示范創建成果穩居全省前列。此外,圓滿承辦了江西省2023年“六五”環境日省級主場活動,在全社會大力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