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海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提出打造“一區(綠氫產業示范園區)、兩平臺(氫能產業創新支撐平臺)、多基地(場景應用示范基地)”氫能產業發展空間格局,逐步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領域實現應用推廣。 《規劃》明確了實施氫能應用場景示范工程、低碳綠色氫源供應工程、綠氫產業示范園區工程、氫能合作交流平臺工程、氫能產學研用支撐工程、氫能產業安全管理工程以及構建氫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等七大重點任務。 據悉,海南省擁有全國最大的海域面積,隨著海上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制氫逐步成型,綠氫發展潛力較大。經初步測算,到2025年,海南氫能產量將超過20萬噸/年,其中,綠氫約為10萬噸/年;到2030年,海南氫能產量約為50萬噸/年,其中,綠氫大概接近40萬噸/年。 根據《規劃》,海南省氫能產業發展分為培育孵化期、試點示范期、應用推廣期3個階段。 到2025年,海南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建立,氫能產業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氫能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200輛,部署建設加氫站6座。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萬噸/年,主要用于船用綠色甲醇生產制造,滿足2~3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舶使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萬噸/年。 到2030年,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以可再生能源制氫為主的供應體系初步建立,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領域形成多元的應用場景。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1000輛,加氫站增至15座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40萬噸/年。 到2035年,產業發展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氫能關鍵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應用成效顯著,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領域實現應用推廣,為全國能源綠色化轉型發展提供海南氫能貢獻。(陳文杰 張欲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