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攬月 記者朱波日前從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自2019年來,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積極發揮牽頭抓總的職能作用,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落實“十項行動”部署,強基固本、立足長遠,精準施策、接續發力,相互賦能、協同發展,全力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聚焦推進港產城有機融合發展,牽頭起草《港產城融合發展行動方案》,研究提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樞紐港口,加快拓展陸海雙向聯通大通道,加快推進適港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提升港產城融合發展能級等四方面重點任務26項舉措,高位謀劃推進,扎實有效實施。目前,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獲評中國港口協會五星級智慧港口;太平洋集裝箱碼頭成為全國首個被評為五星級綠色港口的傳統集裝箱碼頭;增開5條集裝箱外貿航線,航線總數145條,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5.58億噸,同比增長1.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18.7萬標箱,同比增長5.5%。 據介紹,天津市圍繞重點工作求突破。一是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南疆港區鐵路專用線建成投產,新港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二線束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興港高速、新港四號路和八號路路口改造工程等“小快靈”項目加快推進。二是適港產業提質升級,建成中船重工智慧化生產線技術改造一期,在天津首次建造雙燃料大型集裝箱船;天津港國際郵輪母港在北方率先實現郵輪復航,2023年共接待進出境旅客8.5萬余人次,居全國首位。三是港城融合互促持續加強,國務院批復設立天津臨港綜合保稅區、東疆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成功舉辦首屆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 下一步,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相互賦能,打造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升級版,推動港口設施、設備智能化升級,打造“數字孿生天津港”;推進風電項目建設,拓展綠電應用,打造零碳碼頭、低碳港區、低碳港口;優化全球航線布局,增強內陸腹地服務輻射功能,拓展陸海雙向大通道。 同時,天津市發展改革委還將繼續統籌用好政策資源、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海洋裝備、糧油和凍品精深加工等產業,一體推進港口與適港產業發展;發揮東疆沙灘景區、郵輪母港引流效應,開展各類文旅活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港產城融合發展特色片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