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數字經濟,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還首次提到了新質生產力,也成為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內容。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汽福田董事長常瑞:北京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有助于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氫能產業為例,最初一代的氫能源客車抗寒性能、續航里程、燃料電車發動機穩定性不盡如人意,但經過北京產學研用等各界攻關,氫能源客車逐漸擺脫了上述難題,可以實現零下30攝氏度極寒低溫啟動。北京科技創新和人才方面的優勢恰恰可以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打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龍頭整車企業掌握著大量用戶資源,我們往哪個方向發展,可以帶動產業鏈上一批企業往哪個方向發展,“鏈長“的升級可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升級。2024年,北汽福田將助力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在京津冀加速布局,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四環科寶制藥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婉玉: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培育生物制藥等醫藥健康產業新增長點。在創新、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助力下,北京醫藥產業也會發揮“發動機”的作用,預計將繼續保持增長。 北京市政協委員、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荊志成:培育首都生物醫藥產業新增長極,用足“兩區”政策,疊加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政策紅利,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提供機遇和平臺。憑借物流保障、入境消費等便利性,建設國際化細胞治療和基因產品臨床研究與轉化高地,形成首都生物醫藥產業新增長極。 北京市政協委員、平谷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永生:建設高精尖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將農業和食品領域納入北京高精尖產業體系,北京市科技、農業等部門積極推動農業領域國家級、省部級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地農業中關村,支持農業中關村所屬區域與在京涉農大學、科研院所、專業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合作共建農業中關村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國際農業合作交流中心。 (以上代表委員的“聲音”由本報記者季曉莉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