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內,工人在對出廠前的車輛進行漆面及門窗檢測。新華社
全國地區生產總值前十強城市的排序現在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十強仍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城市,聚焦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北部、中部只有北京、武漢各一城,西部則有重慶和成都。 廣州和重慶、杭州和武漢,2023年分別跨過地區生產總值3萬億元和2萬億元的門檻。目前,“萬億城市俱樂部”形成了上海、北京4萬億元,深圳、廣州和重慶3萬億元,蘇州、成都、杭州和武漢2萬億元的梯隊。 目前,江蘇有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和常州5個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元城市;廣東有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4個,山東有青島、濟南和煙臺3個,浙江有杭州和寧波兩個,福建有福州和泉州兩個,再加上北京、天津和上海,東部地區有19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元。從南北方來看,也是南方領先于北方,擁有19座萬億之城,而北方是7座。 從城市群分布看,長三角擁有9座萬億城市,獨占鰲頭;在全國9個2萬億城市中,長三角有上海、蘇州和杭州3個城市,又占去1/3,不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增長極。此外,珠三角地區有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四城;京津冀地區有北京、天津二城;成渝地區有重慶、成都。 從經濟增速來看,2023年增速達到6%以上的城市有8座,分別為鄭州(7.4%)、常州(6.8%)、煙臺(6.6%)、重慶(6.1%)、濟南(6.1%)、深圳(6%)、成都(6%)和無錫(6%)。鄭州位列首位,遠高于河南省4.1%的增速。 “萬億城市俱樂部”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不斷上升:2018年,17個城市經濟總量占全國1/3左右;2021年,24個城市經濟總量占全國38.4%;2023年,26個城市經濟總量占全國39.4%。 當前,萬億城市分布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部分產業存在重復配置、過量配置,在跨越萬億城市門檻之后,舊的比較優勢可能消失,新的比較優勢尚待挖掘。目前,廣州提出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未來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重慶表示,實施未來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發展行動;合肥提出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多地在抓傳統產業升級,壯大新興產業的同時,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