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理想汽車江蘇常州基地車間,機械手臂進行焊接作業。
新華社
根據當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常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6.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煙臺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62.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這兩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源自對新發展理念的踐行,牢牢抓住了高科技產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張建平近日表示。 常州的晉級,讓江蘇成為全國首個擁有5個萬億之城的省份。常州是26個萬億城市中人口最少、面積較小的城市,但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是常州成功晉級的法寶。2023年,常州新能源整車產量近68萬輛,占江蘇全省產量約70%,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全國前三,投資熱度全國第一。2023年常州實現新能源領域制造業產值7680.7億元,增長15.0%,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98.9%。 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接帶動了常州第二產業的增長。2023年,常州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4857.5億元,增長7.1%。目前,常州已經集聚了3000多家以整車、動力電池、電機等為核心的制造企業。常州動力電池出口量高居全國第一,產銷量占全國的1/5。憑借完善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全球裝機量前十名的寧德時代、北電愛思特、蜂巢能源落地常州,整車企業理想、比亞迪、北汽等也陸續在常州布局。 常州的制造業家底本來就雄厚,工業門類完備,國家工業41個大類中有37個,207個中類中有191個,666個小類中有605個。常州注重培育領域細分、創新動能強、質量效益優的中小型企業。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說,常州的發展是中小城市內生驅動、內涵增長的典型案例,制造業是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 煙臺是山東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新年伊始,“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在山東煙臺海域發射升空,刷新了人們對煙臺只有海鮮和水果出名的認知。煙臺的工業底盤和常州一樣也很不錯,國家工業的41個大門類,煙臺也有37個。2023年,煙臺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綠色石化、有色貴金屬、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是煙臺的“主力軍”。煙臺提出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城,2023年石化產業產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 煙臺擁有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兩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舊動能轉換穩步推進。其實,早在2018年,煙臺就被列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近年來聚焦“9+N”制造業集群,推行16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制”,計劃3年內形成3000億級和2000億級各1個、1000億級4個的產業集群方陣,大力發展綠色石化、海工裝備、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等領域。目前,煙臺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400家左右,梯度培育出6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2家省級獨角獸企業、16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煙臺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開了新賽道。 專家認為,常州和煙臺的發展之路說明,敢于破除傳統產業痛點,善于把握新風口新賽道,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