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9月,上海市黃浦區宣布在世博浦西片區建設“中央科創區”,吸引全球科創資源,發展科技新興產業。蔡維帥/攝
本報記者 | 邱愛荃
隨著全球范圍內科技回歸都市的趨勢不斷增強,黃浦作為上海市唯一的全域中央活動區,充分發揮資源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創新人才薈萃等優勢,奮力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 “建設‘中央科創區’是黃浦區貫徹落實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服務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全力實現區域科技創新突破而作出的戰略決策。在黃浦區布局‘中央科創區’,將其打造成為上海市科創版圖升級的‘點睛之筆’、全球頂尖創新要素的‘融匯之地’、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創新之眼’,既是完善上海市創新空間的重要組成,也是增強上海市科創功能的重要舉措。”上海黃浦區委書記、黃浦區中央科創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杲云如是說。
科創回歸都市
打開世博黃浦片區的地圖,東面南浦大橋、北對中山南路、西望盧浦大橋、南眺黃浦江。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世博浦西片區的基本面貌。2023年9月,上海市黃浦區宣布在世博浦西片區建設“中央科創區”,吸引全球科創資源,發展科技新興產業。 通常,中心城區往往是服務業高度集聚的區域,似乎與承載“產業”、布局“科創”并不相容。近年來,伴隨著國際上“科創回歸都市”的演進趨勢,關于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深化科創布局的探索也逐步展開。黃浦區作為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以及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二、中心城區排名第一的實力強區,科創似乎是它的“短板”和“弱項”。 “上海發展到今天,也需要在城市最核心的區域拿出最寶貴的資源來做科技創新。”杲云介紹說,“我們參考了一些世界級城市的發展軌跡。比如紐約,在其最中心的曼哈頓地區,緊鄰華爾街和百老匯,專門做了曼哈頓的科創區。又比如倫敦,在金融城的邊上,沿著泰晤士河,專門做了倫敦的硅環島科創區。這些世界級城市,這些年都呈現出科創回歸都市中心的趨勢,我們覺得黃浦也應該順應這樣一個發展趨勢。” 按照目前的規劃,“中央科創區”范圍北至中山南一路、南至黃浦江、西至魯班路、東至油車碼頭街,總面積192公頃,將以數字科技、生命健康兩大產業作為核心產業方向,并以科創服務業作為重要產業支撐。 據介紹,“中央科創區”將構建以“X-TECH”為主線的科創功能體系,涵蓋“智高點(Top)”“新物種(Ex-ploration)”“全球鏈(Connection)”“心樞紐(Hub)”四大核心功能。其中,“智高點”功能瞄準頂級科創龍頭總部、頂尖科學家回國創業等,助力上海加速邁向全球創新鏈高端;“新物種”功能依托最佳實踐區,開展科創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場景應用和跨界融合;“全球鏈”功能將打造前沿技術展示和創新人才交流的“科技會客廳”;“心樞紐”功能將圍繞創新主體訴求,構建“全心全意”的綜合性科技服務樞紐。 當前,上海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處于從形成基本框架向形成核心功能轉變的關鍵躍升期。作為全市科創空間布局的重要組成,黃浦將加快推動“中央科創區”建設,在中心城區核心地段打造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具體的工作重點有: 集聚高科技新興產業。重點聚焦數字科技、生命健康兩大核心領域,發展適合黃浦特點的細分賽道及未來產業,支持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突破、提升產業創新策源能力、加快構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產業集群。 集聚高水平創新主體。重點集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引領能力的總部型、龍頭型企業,對有創新實力的重點企業給予“一企一策”“一企一地”“一企一樓”的支持。 集聚高能級創新平臺。重點集聚科學研究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等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集聚高層次科創人才。重點集聚科技細分領域緊缺急需的科學家、世界級企業家和投資家,以重點、優質企業落戶帶動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 打造高質量政策體系。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和全球領先的科創片區,研究出臺針對“中央科創區”建設的政策制度,營造最優的營商環境,提升“中央科創區”發展的競爭力。 “去年黃浦針對科創企業,出臺了‘數字產業12條’和‘科技創新12條’。政策一經發布,就受到了大量科創企業的關注咨詢,許多企業主動表示有意向來黃浦發展。這也說明,‘中央科創區’和相關政策,對于企業來說十分有吸引力。”黃浦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未來5年,‘中央科創區’的基本雛形能夠建設出來,10年能夠把整個區域打造好。”
布局高新技術產業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黃浦區聚焦產業、企業、人才三大關鍵,積極把握科技回歸都市的趨勢,乘勢而上。如國內侵入式腦機接口企業腦虎科技便是科創企業回歸都市的典型之一。 走進腦虎科技的實驗室,一只小白鼠腦中被植入柔性電極,采集到的神經元信號被傳輸到處理器上,經算法分析解碼,以波紋形式顯示在屏幕上。 腦虎科技科研事業部工作人員解釋道:“波紋中這些突起的尖刺部分,代表小白鼠的神經元在放電。我們通過采集并解碼這些神經元信號,以此來控制外部輔助行走的設備。未來腦機接口技術有望應用于重大腦疾病診治和腦功能探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能讓高位截癱、漸凍癥、還有癲癇的病人恢復行動能力。” 對于科創企業而言,單有創新技術還不夠,要發展壯大,資金、人才、政策、應用場景,缺一不可。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腦虎科技創始人陶虎表示,腦機接口技術在國際上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它需要更多來自不同學科的人才,以及資本方的介入,多方一起協作把這個技術產業化,最終實現落地。“黃浦區作為上海對外的一個窗口,對于高端人才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同時在資本落地方面也會有巨大的加持。這就是我們選擇黃浦的原因。” 一批重點科創企業相繼落地,黃浦區科創板上市取得零的突破,科創載體持續擴容增能,科創政策不斷更新迭代,科創品牌活動精彩紛呈,科創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創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 據介紹,未來黃浦區將把握“科創回歸中心城區”的重要趨勢,以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強大引擎,積極布局臨床研發服務、數字醫學、腦科學等新興領域賽道,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加速度,打響“黃浦轉化”的特色品牌。 目前,黃浦謀劃在區內建設1~2個生物醫藥領域標桿性的高質量孵化器、多個市級孵化器及眾創空間,不僅僅是提供空間載體,還要主動為企業鏈接資本、專業服務、產業伙伴等,為各類創新企業和優秀人才干事創業打造協同創新的開放平臺、產業發展的賦能平臺、美好生活的服務平臺。 “科技創新要做‘時間的朋友’,沒有什么‘立等可取’。我們不僅是投資主體,更是金融和創新生態的服務機構,聚焦投早、投小、投硬,打通‘政產學研用金’通道。”黃浦科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梁國表示,黃浦區既是“科技回歸都市”的支點,也是高端服務業匯聚的交點,通過規劃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黃浦科創集團將著力增強招商引資能力,通過政府指導疊加專業機構評估,打造市場、技術、資源、資本、人才的“引力場”,為初創型、成長型、成熟型等各類企業打造資源鏈接、發展引擎和科創高地,共筑黃浦科創服務新優勢。
加速釋放科創活力
凡是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的地方,必定擁有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強大的創新生態。 伴隨著近年來黃浦區持續加大對科創的布局,在新動能的培育和科創生態打造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金融科技產業優勢明顯。發揮區內金融服務業發達、金融要素市場集聚、金融基礎設施完備等優勢,推動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金融等領域應用。 人工智能產業孕育發展。發揮區內應用場景豐富優勢,布局人工智能創新服務平臺,建成上海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海派智谷”智能智造平臺,實施“AI增能計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跨界、混業應用,賦能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開發示范應用場景25個。 生物醫藥產業持續推進。發揮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的作用,高起點推進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產業園建設,園區運營規模已達4萬平方米,一批龍頭藥企及CRO、SMO等項目加速落地,環醫院的醫學研究轉化創新極正在形成。 數字經濟發展活力增強。抓住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機遇,開展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征集活動,推動數字技術與商貿、文旅等主導產業的融合,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促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增強數字經濟輻射能級。 縱觀2023版黃浦區重點科創企業產品目錄,包括金融科技、綠色低碳、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在內的8個類目,幾乎均有“新人”加入。這也是黃浦區關注并把握“科創回歸都市”趨勢一年來的一張成績單。 良好的平臺與環境,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紛至沓來。“今年我們獲得了上海市創新基金資助,但是由于注冊地變更,導致資助進程受影響。”上海絲波敦生物科技企業負責人回憶,黃浦區科委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積極幫忙協調,確保資助順利落實。“政府主動發起溝通,切實有效地替企業解決運營發展上的問題,有效提升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 此外,黃浦區還將充分發揮專業服務業發達優勢,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組建科創服務聯盟,提供包括金融、法律、會計、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厚植人才發展土壤,統籌做好職住平衡、交通便利、服務共享的大文章,為各類創新型企業和優秀人才干事創業打造科創高地、發展熱土、宜居家園。 “我們要充分認清科技創新的發展態勢,深刻領會科技創新的戰略要求,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的重大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搶抓發展先機,鍛造黃浦發展強勁引擎;要錨定新興產業,配置優質資源,激活黃浦經濟澎湃動力。”杲云表示,要前瞻性布局科技新興產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配置產業發展資源,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要深化改革創新,做實服務保障,構建黃浦科創優良生態。不斷提高改革攻堅能力,在機制、服務、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構建更加優良的科創生態,提升對各類科創資源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