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筱蘭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人才高地支撐、缺不了高質量人才隊伍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要求,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 “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上海市奉賢區,正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以建設“南上海人才高地”為抓手,創新人才政策舉措,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座人才創新創造的綻放之地、近悅遠來的理想之城呼之欲出,可圈可點、看點紛呈。 一看黨管人才體制機制完善。奉賢參照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架構,跟進調整人才工作領導機構,將“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區委主要領導引領示范,帶頭落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政治責任,逢會必提人才工作要求,親自研究重要人才政策、審定重大活動方案、指導重點人才工程,切實帶頭貫徹好黨管人才方針。組織部門認真落實牽頭抓總職能,執行《關于落實人才工作牽頭抓總職能的若干制度(試行)》,開發人才工作信息管理平臺并上線試運行,實現對人才信息、人才工作推進情況等的全過程管理。 二看人才工作路徑細化。奉賢圍繞產教融合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人才引育、人才安居等主題形成7個調研報告,其中《關于奉賢區產教融合平臺吸引集聚人才情況的統計分析報告》獲2023年上海市委組織部統計課題二等獎,為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參考。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赴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蘇省蘇州市、河北省雄安新區等地學習考察人才服務“一碼集成”、人才政策“計算器”等經驗做法,進一步增強推動人才工作數字化轉型的本領。開展區級“一行業一精品”“一街鎮(區屬國有公司)一特色”人才工作品牌創建工作,推出“賢才大巴”“創谷聚鳳薈”等人才工作十大特色品牌,推動全區人才工作更具抓手、亮點頻出。 三看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深化。奉賢區委人才辦聯合區委黨校舉辦人才工作者培訓班,組織區內35名重點部門、重點區域、重點園區人才工作分管領導赴深圳學習人才工作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切實引導拓寬眼界、提升能力。舉行人才政策宣講培訓會暨試講會,組織50余名人才服務專員圍繞科技創新創業、落戶安居、人才激勵、知識產權等重點人才支持政策進行試講,切實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工作者隊伍。向全區人才工作者編發《人才辦一周學習資料》以及相關專題學習資料43期次,促使人才工作者學理論、學政策、學方法。 諸如此類精彩看點,不勝枚舉。由此而生的“化學反應”,精彩絕倫。 一是聚才引智“強磁場”效應持續釋放。“事業留人”才是真留人。奉賢高度重視平臺建設,積極構筑一流的人才創新載體,著力打造人才事業發展的平臺、提供成就夢想的舞臺。近年來累計培育院士(專家)工作站(服務中心)77家、國家級孵化器2家、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3家;僅2023年就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外資研發中心2家,形成了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雙螺旋”上升的“場效應”。當前,奉賢正在申建海歸小鎮,深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載體建設,高水平打造海外人才集聚首選地之一。 二是金字塔型人才結構加速形成。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著力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形成塔頂更尖、塔體更強、塔基更厚的人才工作格局。奉賢積極申報市級以上人才計劃,2023年推薦139人次申報國家級、市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入選40人,同比增長66.66%,高層次人才加速集聚。持續深化“青年英才”培養工程,推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六個一”專項行動,2023年累計通過落戶等渠道新引進各類人才8764人、同比增長21.32%,一座青年之城、青春之城、未來之城正在加速興起。 三是人才發展生態不斷優化。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奉賢深入推進“筑巢引鳳”工程,研究形成《奉賢區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才安居工程的實施方案》《奉賢新城人才購房政策操作口徑》,非上海戶籍的單身青年人才符合一定條件即可購買奉賢新城區域內住房1套,進一步降低了人才安家落戶門檻。持續打造“賢才”服務品牌,以“一站”(“賢才”服務驛站)、“一卡”(“賢才”服務卡)、“一碼”(“賢才”服務“一碼集成”)等為抓手,不斷升級人才服務載體,讓人才就近獲得高品質、一站式、精細化的人才服務保障。同時,奉賢各級黨委(組)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樹立起強烈的人才意識,積極同人才打交道、交朋友,每年開展“早餐圓桌·問需賢才”、走訪慰問、政治引領等活動百余場,幫助他們解決各類“急難愁”和“愿思盼”問題近千條次,真正讓人才從細微處感受到奉賢溫度。
|